2023年5月12日,科創《2022年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發布,地圖廣州地區生產總值(GDP,廣州科追趕初步核算數)28839億元,創之城按可比價格計算,科創比上年增長1%。地圖
一座城市GDP的廣州科追趕體量,有賴于既有產業的創之城基礎支撐,未來增量則更多來自創新驅動、科創高質量發展。地圖在廣州的廣州科追趕全社會研發投入、上市公司科創數據中,創之城一切都有跡可循??苿?/p>
(注:截至本篇研究發布,地圖部分城市、廣州科追趕企業尚未披露2022年研發相關數據,因此引用的是2021年數據)
據廣州市統計局數據,2018年至2021年,廣州市全社會研發投入保持10%左右增速,至2021年為881.72億元。這一數字不足同期北京的1/3,約為上海、深圳的1/2,但為重慶的1.5倍。
一座城市的研發投入反映其科技實力和未來競爭力,也預示著該城未來經濟增長動力。廣州應客觀看待自身在一線城市梯隊中產業發展的不足,奮起直追。
上市公司群體是城市產業能力和產業競爭力的中堅力量。因此,從上市公司規模和研發情況,可窺見城市的產業結構和競爭潛力。本文重點從這一群體來剖析廣州科創。
在南方周末科創力研究中心關于企業科創力的評價體系中,廣州在多項具體的科創指標項中并不出彩,在一線城市的排名都處于“吊車尾”,甚至低于杭州。
截至2021年,南方周末企業科創力數據庫共有廣州上市公司224家,多地上市去重后有217家,公司數量低于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位居第五。
廣州上市公司共有165家披露了2021年研發投入,合計404.10億元,約占全國2%;研發投入平均值也遠低于全國(4.10億元)。企業研發投入相對不足是廣州研發投入難以追上“北上深”的關鍵所在。
按實控人類型劃分,廣州國有企業(含央企和地方國企,下同)共54家,占比約24.88%,高于上海,低于北京。廣州國有企業上市公司數量并不多,但從企業運營的規模和體量看,實際占了極大比重——營業收入占全市上市公司的53.18%,凈利潤占比66.28%。
數量與營收規模有著極大優勢的國有企業,在研發投入上卻不是主力。從研發指標看,廣州上市國有企業的研發投入和研發
學校幼兒園違反將從重處理,食堂用餐安全新規發布
善擇ESG風險跟蹤第54期|99家公司暴露ESG風險,“發票違規”暴露合規短板
摒棄“統一”敘事,無人機事件引發朝韓危局
選課“紅黑榜”的背后
充電5分鐘續航407公里,比亞迪掀了燃油車的桌?
第98家央企成立,“國家隊”下場“收廢品”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