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8日,貨里惠周后南京新街口商圈的最優各大商場內,618消費節主題氛圍濃烈。多少視覺中國/圖
618購物節結束后的商家史上一周,廣東揭陽的困退女裝電商老板蔡生每天都在處理退貨,這是貨里惠周后他入行十年來退貨率最高的一年。
2010年,最優京東首次推出了618,多少沒過多久,商家史上其他電商平臺也加入了進來,困退一起在6月18日那段時間提供促銷活動。貨里惠周后
蔡生剛入行時,最優電商平臺男裝的退貨率大約為5%,女裝為20%,如今服裝品類退貨率已漲至40%-50%,甚至有同行退貨率高達70%-80%。在他看來,50%的退貨率已是服裝品類的極限,“30%以上就夠恐怖了”。
潮汕人做生意“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蔡生經歷過“出淘入拼”再到多渠道經營,但他漸漸發現,各電商平臺越來越像。
這個“618”,一場以爭奪消費者為目標的戰爭再次打響。各平臺不僅加大補貼力度,還在服務上做足功夫,上線自動跟價系統、強制運費險、先用后付等。有平臺喊出“史上投入最大的618”,也有平臺表示這是“史上最實惠618”。
但熱鬧過后,蔡生算了算自己的賬,刨去人工費、推廣支出、退貨損耗、運費險保費、平臺服務費及罰款等各項成本,毛利已不到10%。“我們還要壓貨、囤貨,電商利潤已經薄如紙。”
蔡生覺得,退貨率開始明顯走高,與平臺上線比價系統有關。
比價,指的是在網購時,商品頁面會出現同類商品的價格情況,方便消費者貨比多家。
目前主流電商平臺均上線了比價系統,有的平臺甚至升級為“自動跟價”,進一步擴大平臺權限,如果商家同意自動跟價,平臺將對該商家所有商品進行調價。
“比價系統會提醒消費者退貨。”蔡生說,不少消費者買完后,系統會提示產品的降價信息,有的消費者就會選擇退貨退款,再重新下單。
比價系統號稱可以幫商家盯牢競品價格,但令商家進退維谷。如果同意加入比價系統,那就意味著價格有可能會擊穿成本。如果不同意,一旦產品在比價中不占優勢,流量就會受限。
消費者積極退貨,也與平臺強制商家提供退貨運費險有關。
運費險最早于2013年誕生于淘寶,本意是為了減少消費者在網購時因退換貨產生的運費損失。尤其是女裝,很多人會下單很多件,只留下喜歡的。
過去,運費險可由消費者、商家選擇性購買,為消費者投保。如今有時已變成平臺的強制性要求。
廣州知名女裝品牌茵曼創始人方建華618期間公開發文稱,強制運費險推高退貨率,產生大量無效訂單,助長用戶鉆漏洞、薅羊毛行為,提高商家的投入成本。
茵曼相關負責人向南方周末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茵曼品牌店鋪退貨率由24%漲至35%,高退貨率導致處理費用大增,包裝費、退貨品檢費、上架費、操作費、包裝耗材費等加起來,平均每單接近6元。每單運費險的平均金額接近5元,預計2024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