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全球碳市場的仍早討論已超20年。真正開啟減排量跨國交易,突破還有多重挑戰。全球期農健/圖
推遲8小時的碳市開幕式總算傳來了第一個好消息。
2024年11月11日,仍早COP29在阿塞拜疆巴庫開幕,突破來自近兩百個國家的全球期代表共議應對氣候危機的全球行動,主席國當日宣布,碳市全球碳市場取得重要的仍早早期突破。
關于全球碳市場的突破討論已超20年。多位碳市場研究者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全球期應謹慎看待全球碳市場的碳市“突破”,這可能是東道國的“渲染”之舉,真正開啟減排量跨國交易,還有多重挑戰。
當下討論的全球碳市場,指的是根據《巴黎協定》第六條第四款(下稱6.4機制),建立由聯合國機構監督管理的全球統一市場,允許碳排放較多的國家從碳排放較少的國家購買碳信用,以實現氣候目標。
多位受訪者表示,6.4機制既像“CDM2.0”(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清潔發展機制),也可視為聯合國版“CCER”(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中國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
如何避免重走CDM爛尾的老路、提高自愿碳市場的交易活躍度,成為6.4機制落地前后的難題。
艱難的氣候融資談判正在COP29同期進行,錢能否談妥,決定了這屆大會的成敗。全球碳市場雖然也和資金相關,但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秘書長麗貝卡·格林斯潘(Rebeca Grynspan)指出,“碳市場并不是解決最不發達國家可持續發展融資緊迫問題的靈丹妙藥,它不能替代官方發展援助或氣候資金流動”。
大會首日,主席國為COP29注入“強心針”,宣布各締約方就《巴黎協定》6.4機制規定的碳信用創建標準達成共識。
6.4機制設有一個聯合國監督機構,負責制定方法學、項目從申請減排量的簽發到登記注冊管理等一系列技術性事務。
在此前的COP27和COP28上,6.4機制監督機構已就碳信用創建標準提出了建議,均未獲得通過。
而COP29的談判還沒正式開始,大會主席就宣布“取得重要突破”,并未尋求全體締約方的審議批準,引起多方對于程序合規性的質疑。
香港大學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施涵博士指出,如此著急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方面,主辦國希望重現COP28開幕首日取得重要突破的先例,以確保議程的順利推進;另一方面,通過迅速批準《巴黎協定》第6條內容,可以避免相關談判拖累大會的核心議程,即落實氣候融資目標。”
盡管取得一定進展,但6.4機制的落地進
2025-04-17 01:42
2025-04-17 00:58
2025-04-17 00:52
2025-04-17 00:32
2025-04-17 00:28
2025-04-16 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