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隱私第37個世界艾滋病日前夕,權醫權江蘇省連云港市學生排成“紅絲帶”造型。診風者有知情視覺中國圖
坐在口腔科診室時,波背李晨正好面向醫生的后患電腦,他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所做的隱私檢測報告單,其中明確顯示“HIV檢測陽性”。權醫權他感染艾滋病病毒已有數年,診風者有知情但從未對外公開,波背親戚朋友都不清楚。后患按規定,隱私這一檢測單應該僅在他就診的權醫權傳染病定點醫院能查看,他不明白為何此刻會出現在其他醫院的系統里。
李晨還未來得及問,本已決定為其根管治療的醫生轉身說,“我們這里防護不足,做不了,你還是到別的醫院去做吧”。此事發生在2024年11月30日,正是世界艾滋病日前一天。
武漢防艾志愿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近幾個月來,多次接到艾滋病感染者求助,稱在別的醫院看到自己艾滋病相關的檢測報告,之后疑似遭遇醫生拒診或推諉治療。
志愿者們了解到,這是因為國家近年來推行的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簡稱醫療互認),原來并不聯通的醫院系統共享電子病歷,互認檢驗結果,以避免病人重復做檢查,節約醫療資源。而湖北省將艾滋病、梅毒、丙肝等幾項傳染病檢測也列入了醫療互認項目清單,因而接診醫生都能看到這幾項檢查結果。
李晨擔心,會有更多人因此得知他的病情,在就醫或日常生活中遭到歧視。12月4日,防艾志愿者獲湖北省衛健委工作人員回復:目前已通知所有定點醫院門診對艾滋病相關信息進行屏蔽,保護特殊疾病群體的信息安全。
李晨遭遇拒診的次日,陳琦(化名)前往湖北省某三甲醫院就診時遇到相似情形。
據陳琦描述,他聽到醫生叫號后進入診室,醫生當面詢問是否感染HIV,“現場還有其他醫生和病人”,隨后告知陳琦的感冒癥狀可能與HIV感染有關,不確定用藥方案,建議他到HIV確診醫院進一步就診。
“太社死了,就想著趕緊逃離。”陳琦震驚于醫生直接通過電腦系統得知自己的HIV感染情況,一度不知所措。根據陳琦拍下的照片,醫生在醫院信息管理系統獲取了他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的檢驗報告單,其中標明診斷“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病性多發性疾病”,即艾滋病。報告單上還標明武漢醫療互認的標識“武漢HR”。
12月2日,南方周末記者以患者身份致電陳琦就診的醫院,工作人員稱可以接診HIV感染者,不會拒診。據其他媒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