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2月20日,場宇美航天局更新的宙級觀測數據顯示,2024 YR4的驚過撞擊概率已顯著回落至0.28%,跌下1%的警鐘依舊閾值。圖/視覺中國
新年伊始,場宇一顆編號2024 YR4的宙級小行星,猝不及防地叩響了地球的驚過“命運之門”。
這位天外“不速之客”的警鐘依舊“撞擊概率”如過山車般起伏,從初時的場宇1%攀升至3.1%,后又跌回0.28%,宙級始終牽動著全球的驚過心弦。
隨著更多的警鐘依舊觀測數據拂去最初的迷霧,人們最終得以確認,場宇這終究是宙級一場宇宙虛驚。
然而,星空下的警鐘從未停歇。隕石坑遍布的大地,以沉默的語言印證著小行星撞擊并非傳說。從6500萬年前恐龍時代的終結,到20世紀初西伯利亞通古斯的驚天爆炸,再到不時劃破夜幕的火流星,宇宙的警示從未真正遠離。
小行星撞擊兼具“灰犀牛”的長期潛伏與“黑天鵝”的突發難測。面對這一“罕見卻致命”的威脅,全球防御拼圖正在拼合。
然而,相較于小行星防御的技術性障礙,那道橫亙于各國合作之間的“心墻”似乎更難攻破。在擁抱?“星辰大?!?的漫漫征程中,如何筑起安全的“太空長城”呢?
2025年初,一顆編號為2024 YR4的小行星突然闖入公眾視線。
近期對小行星2024 YR4的觀測結果顯示,地球在2032年免于遭受撞擊的威脅。圖/視覺中國
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介紹,2024 YR4是一顆近地小行星,2024年12月27日由位于智利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最后警報系統”首次發現。自發現之日起,科學家便對其展開了持續的追蹤觀測。
最初,基于有限的觀測數據,科學家測算出的2024 YR4在2032年12月22日撞擊地球概率估計約為1%左右。此后,隨著更多觀測數據的積累與分析,撞擊概率一度攀升至峰值3.1%,引發了公眾的廣泛關注與擔憂。
2024 YR4一度被認為是“20年來最危險的小行星”。因其直徑和撞擊概率,它曾觸發“都靈指數”3級警報,意為“具有顯著風險,需要密切關注”?!岸检`指數”是一種對與小行星和彗星等近地天體撞擊地球危險進行分類的相對簡單的方法,指數從0到10遞增,代表了地球受小行星撞擊的威脅程度遞增。
上海天文館網絡科普部部長、上海市天文學會副理事長施韡接受《解放日報》采訪時表示,當小行星直徑在20-100米之間,撞擊地球概率超過1%就會觸發3級預警。
2024 YR4的直徑介于40米到90米之間,相當于一個足球場大小。“如果它直接撞擊地球,破壞力可能相當于上百顆原子彈爆炸,波及方圓幾十至上百公里的區域。”施韡說,“但小行星進入地球大氣層后,劇烈的空氣摩擦很可能導致爆炸解體,使它分裂成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