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長安鎮,小巨人昔日的上下生態電腦配件廠完成轉型,一批智能手機零配件送進龍頭企業,游協研行走向全球市場;佛山南海丹灶鎮,同出特色體系一座五軸激光數控機床下線,圈廣企業硬脆材料加工難題迎來解決方案……從珠三角到粵東西北,東樣無數個這樣的構建高質瞬間,連成一條45年的展調長軸,造就了廣東在經濟總量、小巨人市場主體總量等多個“全國第一”,上下生態也由此誕生出4座萬億級城市,游協研行第三、同出特色體系第四座“千億鎮”亦呼之欲出。圈廣企業
龐大的東樣市場規模,豐富的構建高質市場主體,也演奏著競爭與合作的復雜旋律。廣東如何在其中尋得平衡,激發活力?連日來,記者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廣東主題采訪活動,走訪了珠三角地區多家在行業內處于領先地位的企業。從研發創新到市場拓展,從供應鏈管理到金融助力,這些企業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正逐步構建起具有廣東特色的企業生態體系。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采訪團走進廣東省科學院佛山產業技術研究院孵化的半導體封裝測試平臺。
龍頭企業牽引能力“外溢”
一鎮千企形成完整生態
驅車走在東莞長安鎮的街道上,目之所及的是鱗次櫛比的電子信息工廠。在這座電子信息重鎮,工廠不少都是OPPO、vivo兩大智能手機品牌的供應商。
20年前,長安鎮的電子信息產業原來以臺式電腦零配件為主。當時,一部臺式電腦的零配件,基本上可以在長安或者周邊區域找到。
隨著龍頭企業OPPO、vivo的崛起,長安的電子信息企業也逐步向智能手機零配件轉型,并且隨著產業的新風口,部分企業同時向新能源配套方向轉型。
長安鎮黨委副書記戴浩平介紹,目前,頭部企業的上下游配套企業總共有1000多家,相關從業人員超過20萬人,形成以龍頭企業為引領、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的完善產業生態。
龍頭企業這種強大的牽引能力還在持續“外溢”至相關產業。
在長安鎮,電子信息和五金模具兩大產業雄厚的產業基礎,加之兩大龍頭企業OPPO、vivo的產品需求,催生了一個快速增長的產業——機器視覺。
戴浩平說,長安的機器視覺產業已經初具規模,2023年規上機器視覺產值超過80億元,擁有宇瞳光學、奧普特等上市企業,以及光志光電、瑞谷光網、三姆森等后備上市企業。
一個產業就是一個生態系統,系統內上下游企業、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等環節環環相扣。而南粵大地上,一批“鏈主”企業正逐漸在競爭賽道上跑出優勢。
根據《廣東省戰略性產業集群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遴選管理辦法》,“鏈主”是處于產業鏈供應鏈核心優勢地位,對于優化資源配置、技術產品創新和產業生態構建有重大影響力的企業。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拓斯達”)就是其中之一。
5月17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廣東主題采訪活動走進拓斯達。圖為拓斯達的機械臂。
拓斯達的工廠內,一排排四軸機器人整齊劃一地左右搖擺,進行著老化測試;從接單到生產,從備料、入庫到出庫,都可以通過數字化看板完成……自入選廣東省首批“鏈主”企業以來,拓斯達從起初主要面向消費電子產業的工業機器人和數字化解決方案起步,業務逐漸發展到整車企業,進而切入汽車自動化裝備。
“隨著產業鏈條的完善,服務也在不斷延伸,圍繞第三方維修保養團隊、二手設備經銷商、金融服務體系,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閉環。”拓斯達副總裁、董事會秘書謝仕梅介紹,“如今,我們同時布局機器人、注塑機、CNC產品,這些是制造業所需的三大通用設備,下游幾乎覆蓋所有制造業。”
目前,拓斯達已形成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應用系統、注塑機及其配套設備、數控機床、智能能源及環境管理系統四大主營業務板塊,產品銷往亞洲、北美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研發實力、核心技術水平是衡量“鏈主”企業的重要指標之一。2022年,憑借強大的研發投入、人才培養與研發平臺建設,拓斯達多項核心技術再次取得突破性進展,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應用系統業務全年實現營收近13億元;2023年,拓斯達多關節工業機器人出貨約1700臺,自產多關節工業機器人收入同比增長48.55%。
“專精特新”企業瞄準縫隙市場
強鏈補鏈建立競爭優勢
瞄準“縫隙市場”,“專精特新”企業在細分領域建立競爭優勢,有效連接產業鏈斷點、疏通堵點,撐起廣東未來的先進制造業版圖。
走進廣東原點智能科技公司,工程師們正加緊調試已經組裝好的五軸激光數控機床。“我們激光數控機床的核心部件已基本實現國產化,國產化率達到90%以上。”該公司副總經理劉志峰自豪地說。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采訪團走進廣東原點智能。
對于硬脆材料的加工,傳統方法是用砂輪磨削,而五軸聯動激光加工則以激光替代砂輪,通過精準控制激光在三維空間內的移動,實現對復雜精密結構的低損、高效加工。
作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原點智能著力打造聚焦“工業母機”的“大腦”,主要進行五軸及其以上多軸聯動數控系統的研發、生產和制造,結合數控系統和工業軟件提供以激光數控機床等為核心裝備的智能工廠解決方案。
劉志峰告訴記者,近3年,原點智能的營收連續倍數增長,企業保持每年銷售額的20%研發投入,銷售價格是國外設備一半或三分之二,新工廠建設總投資額超2億元、建筑面積近5萬平方米。
在工業領域,有這樣的一個群體,他們可能不為大眾熟知,但在其所在的細分市場生產技術或工藝國際領先,單項產品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這些企業,被稱為制造業單項冠軍。
鼎泰高科工廠內,刀面機正在檢測鉆頭尺寸。
廣東鼎泰高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鼎泰高科”)就是其一,憑借PCB微型刀具領域的領先地位,該公司今年3月獲評第八批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企業。
PCB微型刀具是加工PCB(印刷電路板)的工業用微型刀具,由于PCB被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5G通信基站、汽車電子等領域。
“但2013年,鼎泰高科成立之初,PCB微型刀具以進口為主,價格高昂且受制于國際市場,很多客戶都希望有國產的PCB微型刀具。”鼎泰高科董事長王馨回憶,洞察到這個機遇,鼎泰高科緊抓研發,產品在國內市場迅速崛起,實現了跨越式的增長。
其中,90%以上的設備都由企業自主研發,使鼎泰高科受益匪淺。“因為有著一套成熟的自動化設備體系,鼎泰高科才能在產品開發方面做到敏捷高效。去年全年,我們的鉆針銷量占全球市場份額26.5%,成為全球最大的鉆針供應商。”王馨說。
第八批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公示名單中,有包括鼎泰高科在內的61家粵企入選。此前,前七批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名單中,廣東累計培育132家,占全國比重11%。
更多“專精特新”“單項冠軍”在南粵大地不斷崛起,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澆灌滋養。
作為廣東(深圳市除外)唯一合法的區域性股權市場運營機構,廣東股權交易中心積極打造“專精特新”專板,成為首批與全國股轉公司簽署綠色通道監管合作備忘錄的區域性股權市場運營機構,為全省“專精特新”以及創新型中小企業申請新三板掛牌提供便利機制和綠色通道。“專精特新”專板通過對企業進行分層梯隊孵化培育,提供與之相適應的基礎服務和綜合金融服務。
截至今年4月,廣東股交已聚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國家級“小巨人”企業超1500家、高新技術企業超6000家,累計培育17家企業轉滬深北交易所上市、149家企業轉新三板掛牌。
廣東股權交易中心黨委書記、總經理伍少球接受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