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與珍珠》劇照(烏鎮戲劇節組委會提供/圖)
2023年10月20日到26日的蚌里白天,在烏鎮西柵的都可的珍蚌灣劇場門口,永遠排著等待看戲的著顆珠第鎮戲隊伍,最長時可綿延至河邊。奇妙青年9月,屆烏劇節競演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比賽(以下簡稱“青賽”)線上預約的蚌里免費票在開票伊始便被搶空。這是都可的珍每年烏鎮戲劇節最重要的單元之一,也是著顆珠第鎮戲唯一的競賽單元,18組青年戲劇人的奇妙青年作品中,將會決出小鎮獎最佳戲劇獎、屆烏劇節競演最佳個人表現獎、蚌里特別關注獎。都可的珍
蚌灣劇場外的著顆珠第鎮戲圍欄前立著一塊指示牌,顯示本場青年賽能進ⅩⅩⅩ位觀眾。奇妙青年劇場內,屆烏劇節競演18組青年戲劇人的作品輪流上演;劇場外的一面石墻上臨時掛了屏幕,供無法入場的觀眾觀看直播,烈日下,總有五六排熱心觀眾席地而坐。
2013年至今,烏鎮戲劇節辦了10年,青賽也比了10年。蚌灣劇場得名于此處最早的地名,黃磊覺得不錯,“蚌灣里面有好多的蚌,每一個蚌里都可能藏著一顆奇妙的珍珠。”
烏鎮戲劇節發起人之一、在北京電影學院任教多年的演員黃磊對傳統藝術教育抱有“深刻的感激”和“深刻的關于不足的反思”,一些在學校無法實踐的構想,他帶到了烏鎮戲劇節。今年,第十屆烏鎮戲劇節開幕前兩天,在致青賽的手寫信中,黃磊寫道,“最初的最初,烏鎮戲劇節還只是一個小小的念頭時,青年就已經是這個節的主人公,一切的緣起與目標皆是為了青年們。”
青賽面向有志于從事戲劇行業的青年,規則很簡單:烏鎮戲劇節3位發起人一人提一個道具,組成該年度命題——利用這3個道具,在20-30分鐘內,不超過5個人,排演一出原創戲。
今年5月,烏鎮戲劇節發起人黃磊、賴聲川、孟京輝為青賽出題:世界名畫,火車票,馬。“3個道具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考驗你道具如何使用,是考驗你怎么利用環境,找有效的舞臺支點,把單位時間內戲的能量密度發揮到極限。”青賽評委李博說。8月,超過500份作品交上來;9月,18組入圍作品公布;10月中旬,在烏鎮戲劇節展演的分組抽簽名單出爐。
蚌灣劇場舞臺很小,布置簡單:頂燈,幕布。觀眾圍成一個半圓,包裹住舞臺。
青賽的小舞臺這些年來已經走出了不少戲劇人。2013年,陳明昊執導的《巴巴媽媽》奪魁,今年他憑借在《漫長的季節》中的表演被大眾熟知;2015年,吳彼以《靜止》獲得最佳戲劇獎,今年他既是青賽的評委,也是賴聲川新劇《長巷》的演員。吳彼曾說,烏鎮是他事業最大的轉折點,“你們可以沒有成本,什么都沒有,但盡情去做你們想做的事,而且給大家一個舞臺,這么多人來看。”
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單元評審 李博(受訪者提供/圖)
李博以選手身份參加了前三屆青賽,作品都進入三甲;第四屆起,他成為青賽評委之一,負責從幾百個作品中選出18組入圍作品;再從18組中選出6組決賽作品。
20歲出頭時,李博在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念書,在象牙塔里享受自由和浪漫;后成為大學老師,“一直覺得沒有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