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大運會的新意火種是在6月8日中午,搭乘“大運號”飛機抵達北京的滿滿。當天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還舉行了成都大運會火炬傳遞啟航儀式。成都負責值飛此次“大運號”航班的大運點是“中國民航英雄機長”劉傳健。在21名火種護衛隊員的炬場護送下,大運火種順利登上了“大運號”飛機運往北京。館長
成都大運會火炬傳遞首站設在北京,啥樣首站火炬手平均年齡只有34.4歲,文速其中年齡最小的覽亮僅有16歲,不僅涵蓋教育界、新意體育界、滿滿科技界、成都經濟界、大運點醫療衛生界等,炬場還包括大國工匠、館長鄉村振興等領域的代表。
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火炬傳遞系列活動,計劃在全國六個城市的高校舉行,6月10日在北京大學舉行啟動儀式后,6月15日在哈爾濱工業大學舉行傳遞活動,6月20日火炬將抵達深圳大學進行傳遞,隨后火炬返回西南地區,6月24日在重慶大學傳遞后火炬回到四川,6月28日在宜賓學院進行傳遞。大運火種回到成都后,將在多所高校和東安湖體育公園傳遞。
火炬是大型體育賽事中的一個重要象征物,火炬傳遞不僅是傳遞體育精神,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成都大運會的火炬,名叫“蓉火”。名字取意成都的簡稱“蓉”,又寓有“融合”之意。
火炬運用炫彩的大運會主題四色,自成一體,體現綠色、智慧、活力、共享的成都大運會辦賽理念。
火炬正面,以國際超級IP、四川“活化石”——大熊貓為主元素,展現熱情奔放、樂觀包容的文化態度。
火炬頂部,成都城市形象標志、中國文化遺產標志——太陽神鳥,在淬火中展開理想的弧度,勇敢追求光明。
火炬側面,大熊貓環抱火炬的姿勢,猶似三星堆青銅立人造型,致敬古蜀文明。
上端口的竹葉孔造型,既滿足火焰的進氣需求,又與大熊貓完美融合。
除了外觀設計,技術上也追求創新。在燃料方面,“蓉火”采用了生物質丙烷燃料,使火焰的形態呈現出靈動飄逸的亮黃色;在材料方面,“蓉火”使用的原料均為可循環再生材料,更好地體現出成都大運會綠色辦賽的理念。
此次大運會,成都堅持“綠色、節儉、必須”的辦賽原則,新建13處大運場館,提升改造36處現有場館,很多場館在設計上都具有四川特色。
東安湖體育公園由“一場三館”組成,其中“一場”是主體育場,作為成都大運會開幕式的舉辦場地。
主體育場正圓形體育場屋頂的太陽神鳥圖案融入了古蜀文化的特征,實現了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在主體育場不遠處,分別是東安湖體育公園多功能體育館、東安湖體育公園游泳跳水館和東安湖體育公園小球館。“三館”為三棟方形建筑,與正圓形體育場融為一體,與傳統文化中“天圓地方”“和諧共生”的理念相呼應。
鳳凰山體育公園是本屆大運會籃球比賽的場館。從空中俯瞰鳳凰山體育公園,形似四川蓋碗茶的茶蓋、茶碗與茶托。
成都高新體育中心體育館的外觀設計靈感來源于天府之國極具歷史文化底蘊的特產蜀錦,兼具流暢與靈動。
成都簡陽文體中心體育館是大運會柔道項目的比賽場地,場館的外立面造型對傳統“瓷胎竹編”工藝進行了抽象簡化,內部建筑面積為2.8萬平方米,包含1個3塊柔道席比賽場地和1個4塊柔道席熱身場地,同時設有4500個座席。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