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偶然民政部發布關于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下簡稱兒慈會)調查處理情況的從內通報,歷時9個多月的部管必全面調查暫告一段落。
柯某孝,兒慈曾作為患兒家長接受過兒慈會救助,偶然2023年9月涉嫌以“兒慈會9958項目”名義詐騙,從內已移送司法機關處理。部管必調查還發現兒慈會存在內部管理不規范、兒慈9958項目操作違規等問題,偶然同時存在未按規定的從內業務范圍進行活動、未依法信息公開等違法情形。部管必現兒慈會已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兒慈相關負責人被罷免,偶然9958項目負責人因涉嫌職務犯罪,從內亦已移送司法機關處理。部管必
兒慈會算得上互聯網募款的“標桿”,自2010年成立,在2016年成為首批認定的慈善組織,是民政部主管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乘著互聯網發展的東風,兒慈會互聯網募款表現亮眼,多次在騰訊發起的“99公益日”奪得籌款冠軍。
然而,這不是兒慈會第一次卷入風波。2020年1月9958項目因為貴州女大學生吳花燕募捐引發公眾和媒體質疑,民政部對兒慈會進行了約談,并督促其整改。緣何時隔三年又再次卷入新的風波,甚至到嚴重違法失信?2023年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升級公益品牌評價指標,特別增設觀察機構人員、財務、項目管理等方面表現,以打破公益界常認為“好傳播=好品牌”觀念,以期引起各方對基礎管理的重視。由此,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對兒慈會部分內部管理情況做了初步掃描分析。
兒慈會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2018年10月時任兒慈會理事長兼秘書長的王林于《中國社會組織》的一篇撰文表示,基金會成立之初,面臨知名度小、宣傳不暢、無品牌項目、缺少捐助等窘境,是互聯網給兒慈會“插上了翅膀”。王林寫道:“基金會成立之后籌集到第 1 個億元時非常艱難,用時 908 天;第 2 個億用時 372 天,從 5 億到 6 億用時 176 天,6 億到 7 億用時 142 天”。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統計兒慈會歷年收入情況也顯示,2016年至2020年兒慈會年度總收入從3.44億元增長至8.68億元,數年間翻了2.5倍。與之同步增長的還有機構的公益項目數量和專項基金數量,其中項目數2016年至2020年翻了2.6倍,專項基金數量翻了3倍有余。?
任何機構的發展均離不開專職人員的健康管理和團隊的持續打造,外界看到兒慈會“狂飆”的籌款額,卻未見其內部團隊的“捉襟見肘”。2016年兒慈會在給民政部提交的年度工作報告關于“本年度工作不足”中表示,“隊伍建設亟待加強”,在隊伍穩定性上,2016年兒慈會人員流失29%,對項目連續性有一定影響。在專業性上,新入職人員占45%,各項工作尚在熟悉中。籌款搭上互聯網或許有“快車道”,但專業隊伍建設非能一蹴而就。
根據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統計顯示,雖然2016至2020年兒慈會總收入和業務活動均以2.5-3倍數量增長,但專職人員數量僅增長1.4倍。而由于公益項目數量的猛增,實則每個項目平均專職員工數更是下降一半,從2016年每個項目有平均0.67名專職員工負責,到2020年降至0.36名。
縱觀行業整體,根據南方周末發布的2023年中國公益基金會品牌榜,上榜的100家基金會每個項目平均1.24位專職員工負責,配比是兒慈會的3.4倍。在專業性上,2023年上榜基金會專職人員學歷本科率為86%,碩士及以上學歷比例為28%,而作為行業“領頭羊”的兒慈會本科率和碩士以上學歷分別為62%、17%,均低于上榜基金會的平均水平。
也由此,2020年看似“偶然”的吳花燕籌款引發質疑事件似乎又成了“必然”,這一事件給兒慈會的“狂飆”之路踩了踩剎車。2020年隨著民政部部管社會組織巡察組全面審查兒慈會業務工作,兒慈會及時整改,強化精細化管理,其中項目數和專項基金數量均在2022有所回落,并于2022年4月的理事會審議通過了《中華兒慈會專項基金清理整治方案》,但品牌項目9958的精細化管理或仍尚在途中。
9958兒童緊急救助項目為兒慈會的自主品牌項目,是0-18歲困境兒童救助綜合平臺,其設立的求助、志愿者加入以及捐贈熱線400-006-9958,取“救救我吧”諧音,是中國第一條兒童緊急救助熱線,被譽為民間兒童醫療救助的“120”。項目正式成立于2012年7月1日,據兒慈會2019年年度工作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項目總籌款突破7億元。據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統計顯示,從2017年起,9958作為明星項目每年籌款額均過億,2020年更是高達3.2億,且收入占比長年在兒慈會各重大項目中處于“拳頭”地位。以2018年為例,9958單個項目占兒慈會重大項目總收入的57%;這一數字在2020年更是達到頂峰,占比85%,其社會影響力及在兒慈會中的分量可見一斑。?
籌款量如此龐大,社會影響如此廣泛的品牌項目勢必應投入更多內部力量。然而,對數據進一步對比分析顯示,9958項目專職人員數量并未隨著籌款額“水漲船高”,從2016年起持續數年該項目專職人員數量在機構占比均在20%上下浮動。即便2018至2020年單個項目籌款額在基金會重大項目收入中持續過半,專職人員在機構占比也未有一年超30%。
兒慈會成立之初堅持“民間性、資助型、合作辦、全透明”的方針,希望走民間的道路,去行政化、機關化,體現靈活性。據2016年《社會福利》9月封面報道顯示,兒慈會成立僅6年已資助近300多個民間組織。9958作為全國兒童緊急救助平臺,與各地民間機構及執行團隊的合作更是項目亮點之一。這在兒慈會歷年年報中也有顯現,據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統計顯示,雖然9958專職人員的配比沒有隨籌款額增加,但為實施9958項目發生的人員報酬、志愿者補貼和保險等幾乎每年同比例增長,2020年9958籌款額高達3.2億,占機構重大項目收入85%,這部分花費更是高達全機構重大項目此類支出的97%,可見各地合作團隊在9958項目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然而,9958作為兒慈會自主重點打造的品牌項目,合作機構幾乎遍布全國,但關于各地分中心的披露信息卻少之又少。2016年2月《中國社會組織》一篇推薦9958項目的文章顯示,“9958發展地方執行團隊25家,在全國開設了13個由專職人員負責的9958救助分中心”。2019年兒慈會年度工作報告則顯示,9958項目于全國“設立了50余個救助分中心和救助站”。2020年、2021年年度工作報告均顯示“全國救助分中心25家”。2022年年度工作報告沒有總數披露,只提及“新增設全國網絡分中心5個”。2024年其項目官網則顯示“全國救助分中心13家”。
9958全國地方執行團隊有多少家?各團隊是否有專職人員?全國救助分中心究竟是多少個?尤其地方團隊和救助分中心如果每年有增加或退出,又是哪些?這些信息在公開渠道都無從得知,這一定程度可以解釋2023年“配捐詐騙”事件發生后對柯某孝“身份”的認知為何各方說法不一,而這看似一起“偶然”的地方人員違法違規事件又似是遲早發生的“必然”。
2023年9月13日,兒慈會發布聲明,否認柯某孝是其工作人員,并表示其在項目河北廊坊地區合作機構中當過短暫志愿者。機構官方公眾號此前則有信息顯示柯某孝為“中華兒慈會項目四部9958廊坊團隊主任”。民政部發布的通報未說明其身份,僅表示柯某孝從2022年11月起參與兒慈會9958兒童大病緊急救助項目廊坊救助站相關工作。
從9958項目的合作方管理可見兒慈會對公益項目的精細化管理重視不足,那其志愿者管理是否有精細化?
據2016年2月《中國社會組織》推薦9958項目的文章顯示,9958項目從2011至2015年參與志愿者17萬余人,而2015年、2016年兒慈會年度工作報告中志愿者數量均無相關信息。為了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服務對象的合法權益,2017年8月國務院發布《志愿服務條例》,對志愿服務相關情況做了規定。同年,兒慈會年度工作報告開始披露志愿者數量,但與兒慈會持續變化的籌款額、人員、項目數量等不同的是,2017年至2022年年度工作報告顯示兒慈會志愿者數量均為5萬人。其數字的靜態應該未能真實反映兒慈會志愿者的精準數量,但從行業整體來看,2023中國公益品牌榜上榜基金會披露的志愿者數量超過5萬人的僅有6家,可見兒慈會的志愿者數量在基金會同行中不容小覷。
然而兒慈會所稱的“志愿者”是否是真正意義上的志愿者?以9958項目為例,據南方周末記者此前報道,9958地方團隊很多參與者以“志愿者”身份幫助籌款,對外宣傳中他們則被稱為項目于當地團隊的運營人員,且依據籌款額拿一定比例的執行費。地方團隊參與人員不僅“志愿者”身份界限模糊,且明顯不符合《志愿服務條例》所規定的志愿服務應遵循“自愿、無償、平等、誠信、合法”的基本原則。
2019年12月兒慈會于理事會通過了《志愿者管理辦法》,似是對志愿者管理加強的信號。但截至2024年6月14日,兒慈會官網顯示,志愿服務總時長2093565.4小時,并無志愿者人數的統計。而以9958項目志愿者為例,官網顯示9958項目志愿者服務時長1340681.8小時,服務總次數為645次。統計中既有志愿者個人,也有部分以團隊名義整體統計,最近一次的數據更新服務日期停留在2021年9月。
龐大的“志愿者”數量,模糊的各地志愿者團隊數量,界限不明的志愿者行為規范,“柯某孝”的出現看似“偶然”,或也是“必然”。
隨著民政部的通報,兒慈會事件階段性翻篇,除了關注“配捐詐騙”等違法違規問題,通過對其歷年內部管理、項目合作方管理及志愿者管理等初步分析,我們得以一窺籌款額“狂飆”背后機構管理的不力及吃力。這里既有行業討論已久的“公益行業長期活多人少,人才流失”等問題,也有全國類項目與各地執行團隊的權責邊界,精細化管理及信息公開問題,更有大量以志愿者參與為主的機構或項目對“志愿者”身份的認定、個人及團隊管理、服務信息統計規范等問題。
兒慈會已被列入社會組織嚴重違法失信名單,但此次事件所暴露出的公益機構內部管理不規范同樣值得深思。以案為鑒,時時自查糾偏,才可走得更堅定更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