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季度,制造中國ESG頂層設計取得明顯進展。業風
2月,險點險傳上海、密集深圳、產業北京三大交易所發布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披露指引意見征求稿。鏈條4月,風風險該指引正式發布,導性度上其中滬深交易所采取強制披露和自愿披露相結合的凸顯方式,要求企業披露可持續發展信息;考慮到中小企業發展階段特點,年季北交所未作出強制要求,市公司鼓勵企業量力而行。報告
指引的制造發布為國內上市公司開展ESG信息披露提供了明確框架,進一步夯實了市場各方理解和踐行ESG理念的業風共識基礎。
在有關ESG投資和ESG信息披露的險點險傳討論不斷“升溫”的同時,ESG評級問題越發受到市場關注。監管機構對ESG信披要求的不斷強化和投資機構對ESG評級的不斷重視,都對企業的ESG風險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識別企業運營中的ESG風險點,提升ESG實踐水平,正成為上市公司滿足監管要求和提高市場競爭力的必然要求。
2024年一季度,南方周末善擇云平臺共監測到1381家上市公司暴露出ESG風險,風險事件總計4906起,風險指數5268.6。
從ESG維度看,社會維度的風險事件占比51%,治理和環境維度的風險事件占比分別為37%、12%。
從行業分布看,風險事件數量位列前五的行業依次是制造業、房地產業、批發和零售業、金融業、建筑業。
從風險暴露的嚴重程度看,風險指數均值位列前五的行業依次是采礦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金融業、衛生和社會工作。
中國鐵建、中國建筑、中國中鐵、大眾交通、綠地控股等五家企業在一季度發生數十起風險事件,公司ESG風險指數位列1381家上市公司前五位。
一季度,社會維度共暴露出2522件風險事件,占季度風險事件總數的51%,涉及749家上市公司。從暴露的風險點看,安全方面的風險最為突出,其次是消費者權益和員工責任方面的風險。
社會維度共發生1915件安全風險事件,其中消防安全、生產安全、交通安全三類風險事件總計1500件。消防和生產安全貫穿企業運營日常之中,易被忽略,如碧桂園服務累計25次因消防安全問題被處罰,陜西煤業累計23次因生產安全問題被處罰。交通安全往往會造成公共傷害,如韻達貨車司機因疲勞駕駛發生交通事故致6人死亡。
交叉分析可以看到,消防安全風險事件主要集中在房地產業、批發和零售業、制造業;生產安全風險事件主要集中在采礦業和制造業。
頻發的安全風險警示企業在日常運營中對安全問題不可松懈。伴隨二季度社會生產經營活動全面進入旺季,企業的安全風險壓力將顯著增大,強化運營安全管理應作為ESG風險管理的重點。
消費者權益方面共發生566件風險事件,主要涉及產品質量安全問題(196件)、虛假宣傳(104件)、服務不到位和承諾不兌現(59件)等,另外還發生了28件誘導消費或欺詐消費的事件。
1月,新華人壽保險溫州中心支公司和杭州中心支公司均因欺騙投保人被罰,中國再保險、中國財險、中國平安等金融企業也因存在誘導或欺詐消費行為被處罰。踐行公平營銷理念是企業履行消費者責任的基本要求。在金融消費中,保險、理財等服務因其專業性,更需要金融企業在服務客戶時秉承坦誠的態度,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而不能蓄意欺騙。
在員工責任方面,發生了34件拖欠工資等薪資糾紛事件,主要集中在建筑業和房地產業,如綠地控股、中國建筑、中國鐵建等企業發生多起拖欠工程款、工資未足額支付的事件。
善擇云平臺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監測19個行業的ESG風險。一季度,制造業風險事件達1217件,涉及633家上市公司。房地產業、批發和零售業、金融業、建筑業的風險事件數依次為632件、585件、573件、454件。
制造業風險事件數量“遙遙領先”其他行業,一方面與相對龐大的行業上市公司基數有關,另一方面與行業ESG風險點相對密集有關。
制造業企業往往生產鏈條復雜,除了管理自身的ESG風險外,供應鏈條或合作網絡中的ESG風險也會傳導給企業。監測顯示,在1217件風險事件中,有232件發生在企業的分子公司或供應鏈當中。從暴露的具體風險點(善擇云ESG風險三級指標)看,制造業ESG風險事件涵蓋了70個風險點,與風險事件數量排名第二的房地產行業相比,風險點多出29個。
新希望、比亞迪、華新水泥、貴人鳥、老鳳祥等企業的風險事件數量位居制造業前五。新希望暴露23件風險事件,事件風險點涵蓋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生產安全、廢氣排放超標、違規施工等。
從風險暴露的嚴重程度看,采礦業的行業ESG風險均值高于其他行業。一季度共監測到49家采礦業企業的334起風險事件,風險指數529.4,行業風險指數均值為10.8。
采礦業風險程度高于其他行業的主要原因是風險事件的影響或危害程度較大。334起采礦業風險事件中,安全風險事件230件,風險指數419.45;環境風險事件59件,風險指數73。
中國石油股份、中國石化、陜西煤業、中國神華、中煤能源等企業的風險事件數量位居采礦業前五。近年來,國務院國資委持續推動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發展質量,提高ESG治理水平和風險管理能力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大型能源央企或國有企業,理應發揮引領帶動作用,管控好自身ESG風險,帶動產業ESG建設。
善擇云平臺以上市公司為監測對象,監測和評價其ESG風險表現。但由于上市公司通常擁有多個分支機構和多層次供應商,因此在具體監測上市公司風險時,上市公司的分支機構和供應商的風險也被納入其中,以更加全面刻畫上市公司ESG風險畫像,反映ESG風險管理水平。
一季度監測的4906件風險事件中,有1705件發生在上市公司的分支機構或供應鏈當中,風險指數1789.4。
具體來看,有536家上市公司因為產業鏈條上暴露出ESG風險而受到影響。如中國建筑一季度共暴露79件風險事件,其中57件發生在分支機構或供應鏈當中。綠地控股一季度共暴露60件風險事件,其中50件發生在分支機構或供應鏈當中。ESG風險傳導和疊加效應明顯。
從行業來看,不同行業的上市公司面臨的ESG風險傳導點不同。消防安全位居房地產上市公司風險傳導點的首位,信貸管理不到位居于金融上市公司風險傳導點的首位,工程安全是建筑業上市公司最突出的風險傳導點。
來自分支機構、控股或參股公司、供應商等產業鏈條上的ESG風險,提示上市公司在做好自身ESG風險管理的同時,也要加強對產業相關方ESG風險的關注。
在一季度暴露出ESG風險的1381家上市公司中,風險指數位列前十的公司依次是中國鐵建、中國建筑、中國中鐵、大眾交通、綠地控股、陜西煤業、永輝超市、中國石油股份、韻達股份、新希望。
在排名前十的企業中,前三位均為建筑企業,暴露出建筑業上市公司ESG風險多發,風險管理水平亟待提升。
中國鐵建的風險指數總計93.4,位居一季度上市公司風險排行首位。從暴露的風險點看,工程安全、違規開發土地、施工不合規、廢氣排放超標、生產安全等是中國鐵建ESG風險高發的領域。
客觀來講,建筑企業參與基建項目因產業鏈條長,涉及人員廣泛,作業周期長,因此面臨的風險壓力相對較大。但在合規領域頻頻發生風險事件,暴露出企業ESG風險管理的系統性不足或當前的風險管理機制需要進一步優化。作為具有全球影響的特大型綜合建設集團,中國鐵建要成為“美好生活建設者”,還需扎實練好內功。
基于對一季度ESG風險事件的監測和分析,我們對上市公司提升ESG管理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重視“S”維度,全面刻畫企業ESG風險地圖。在應對氣候變化和雙碳目標下,對ESG的公共討論常常側重于環境維度,一些企業也習慣以環境甚至雙碳行動來表達企業的ESG實踐,出現以偏概全的現象。善擇云監測發現,上市公司在社會維度的風險點更為密集,與相關方的關聯也更密切,重視“S”維度,有助于企業更全面地識別ESG風險和機遇。
第二,關注產業鏈條上的ESG風險傳導。上市公司開展ESG風險管理不能只局限在企業自身,應盡可能擴大風險識別范圍,特別是與自身產業有密切關系的合作伙伴,以避免或減少因產業上下游風險傳導而增加自身ESG風險的可能。
第三,持續強化合規運營能力。ESG理念首先倡導對企業風險的全面管理,夯實合規運營基礎是踐行ESG理念的最基本要求。在企業經營面臨不確定性,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的當下,不斷強化合規運營才能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更多ESG風險監測信息請登錄善擇網站查看https://csr.infz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