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拿到大廠offer了嗎?南京”這是畢業季老生常談的話題。
名氣大,直面薪資和福利競爭力強,城市廠論工作環境良好,南京技術棧和工具鏈成熟;自有食堂,直面打車報銷,城市廠論提供零食、南京咖啡、直面健身房等,城市廠論那些被稱為“大廠”的南京知名互聯網企業吸引著年輕人。
有大廠,直面就有學歷與才華兼備的城市廠論年輕人集聚。在北京、南京杭州、直面深圳,城市廠論這樣的“大廠定律”一直在鮮活上演。然而,擁有五十多所高校、“雙一流”大學數量全國第二的南京,卻略顯尷尬。早前,一則“南京沒有大廠”的話題,把南京推上了熱搜。
一座城市要有很多大廠,既需要人才,也需要資金、技術等市場要素。
地處上海和杭州的旁側,南京要回應“無大廠論”的質疑,并不容易。
南京新街口城市風光 (圖/視覺中國)
要回答“有無大廠”的問題,首先需要理清“大廠”的含義。
“大廠”是指一些在行業中規模大、知名度高、技術創新能力突出的公司。這些公司往往資金充裕,具有較高的國際化水平和先進的管理能力,在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和話語權。
近幾年隨著互聯網行業及數字經濟的飛速發展,一些在互聯網領域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企業廣為人知,被譽為互聯網時代的“大廠”。例如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華為、小米、美團、滴滴等,此種類型的“大廠”更為人所知?!盎ヂ摼W大廠”逐漸代替了“大廠”原本的定義。
大廠的定義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大廠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偶然性,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行業的變化,大廠的特點和標準也會相應調整。
提到互聯網大廠,首先想到的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此時,在互聯網平臺討論“南京有無大廠?”實際是在討論“南京為何鮮少互聯網大廠?”。
通常,互聯網大廠與城市相互成就,互聯網與產業的結合通常在民營企業發達的地區。不可否認,“互聯網大廠”流淌著民營企業的血脈。
被稱為“公務員之城”、“國企之城”、“體制之城”的南京,民企數量不及滬、蘇、杭是南京長久以來的“痛點”。
南京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南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合計4294家。其中,按輕重工業分組,輕工業1077家,重工業3217家。
據網絡數據梳理,南京國企數量超過300家,央企數量20家,該數量級超過部分一線城市。不難看出南京的國有企業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占有相當的比例,產業結構也以重工業為主。
然而,不同城市之間,國營或民營企業的數量及行業分布可能由多種因素造成
2025-04-17 01:11
2025-04-17 00:12
2025-04-17 00:06
2025-04-16 23:31
2025-04-16 23:16
2025-04-16 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