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財富《財富》雜志官網發布2023年《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中國總體上看,強新今年500家上榜的財富中國公司在2022年的總營業收入達到15萬億美元,凈利潤達到7171億美元。中國今年,強新該榜單首次采取申報制,財富同時包括上市和非上市企業,中國依據這個榜單及其數據,強新可以了解中國大型企業的財富最新發展趨勢。
其中,中國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以5300億美元的強新營收位居榜首,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分列榜單第二位和第三位,財富位列第四位的中國是中國建筑集團。
在盈利能力方面,強新最賺錢的10家上榜公司中,工商銀行位列第一。除五家商業銀行和中石油、中海油、中移動之外,兩家私營企業也進入了前十位,其中臺積電公司以333億美元凈利潤排在利潤榜第5位,騰訊以超過279億美元的凈利潤排在第6位。這十家公司在去年的總利潤約為3087億美元,約占上榜公司利潤總和的43%。
從行業來看,此次上榜企業的產業結構更加多元且優化,入圍企業覆蓋信息科技、能源、汽車、食品、醫藥生物、金融等多個領域,金屬產品行業成為上榜公司數量最多的行業,共有57家公司上榜。
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名列前茅,中國工商銀行以535.89億美元的凈利潤位居第一,建行和農行分列第二、第三。最賺錢的10家上榜公司中,有五家為商業銀行。
一直以來,制造業都是我國的支柱產業。鴻海精密工業、正威國際等傳統制造業企業穩步發展,廣汽、上汽、一汽等傳統汽車企業則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戰略。
以廣東為例,其中,以華為為代表的信息技術企業入圍16家,以中廣核為代表的能源企業入圍5家,以廣汽集團為代表汽車企業入圍4家。廣東“制造業當家”帶動效應顯著。
此外,新能源行業穩步提升成為此次榜單的一大特征,兩家新能源頭部公司營收相較上年增長巨大,挑起大梁。其中,寧德時代營收達到488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41%。比亞迪表現同樣優秀,營收增長92%,達到630億美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四倍,達到24億美元。此外,孵化出廣汽埃安的廣汽集團躋身第50位;新勢力新能源車企“蔚小理”均登上了榜單,其中小鵬汽車首次入圍,位列第455。
同時,新能源電池行業整體呈現增長態勢,凈利潤率排位最高的五家公司中,有三家屬于鋰電產業,分別是天齊鋰業、青海鹽湖工業和江西贛鋒鋰業集團,其中天齊鋰業的凈利潤率高達59%,位列利潤率榜第二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上榜公司中,位居凈資產收益率(ROE)榜榜首的是海豐國際,ROE高達90.42%,九安醫療和青海鹽湖工業分別位居ROE榜第二位和第三位。由于國際運費持續高位運行,同樣為海運公司的長榮海運,也以62.38%的ROE位居第四位。
而ROE榜的前十位中,鋰電產業有四家公司,分別是:青海鹽湖工業、湖南裕能新能源電池材料、天齊鋰業、贛鋒鋰業。光伏行業的通威集團以超過42%的ROE位列第九位。
與此同時,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成為發展新方向。中國企業持續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帶動新一輪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騰訊、華為、中興通訊等數字經濟企業上榜,呈現出以新型數字基層設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在區域發展方面,廣東、浙江等沿海地區依舊保持發展活力,其中廣東入圍企業70家,浙江入圍企業43家。在沿海帶動中西部的發展戰略下,中西部企業亦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其中河南13家企業上榜,四川8家企業上榜,湖南6家企業上榜。
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的區域集聚效應顯著。作為大灣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圳、廣州兩座一線城市在協調區域經濟發展、推動制造業和新能源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廣州市博士科技創新研究會會長、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從上榜粵企數量和分布來看,前20的粵企中,深圳10家、廣州6家、佛山2家,東莞、珠海各1家,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相關地區的經濟實力?!?/p>
此次公布的榜單中,共有70家在粵企業上榜。中國平安、南方電網、華為、正威國際、騰訊、廣汽等6家在前50名單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中,中國平安以1816億美元的總營收位列第九,南方電網以1137億美元的營收位列第26,華為以959億美元的營收位列第33。
民營企業的表現也十分亮眼,在榜單中,廣東的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數量幾乎持平。特別是在前100名中,中國平安、華為、正威國際、騰訊等在粵企業占據11席,其中民營企業超過八成。
廣東省工信廳的數據顯示,全省民營企業從2020年末的568萬家增加到2022年末的662萬家;民營經濟增加值從2020年6.07萬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約7萬億元。
深圳、廣州兩大一線城市仍是區域發展的領頭羊,深圳占上榜在粵企業的半壁江山,以中國平安、騰訊、華為為代表,達38家;其次是廣州,以廣汽、廣藥、廣新、廣州工業投資等為代表,達17家。
在兩大一線城市的輻射之下,以珠海、佛山、東莞為代表的灣區城市呈現積極的發展態勢,美的、格力等企業也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
(實習生黃源軒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