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間 圖/視覺中國
公共空間為誰而存在?共空感城城市為誰而設計?
南方周末城市(區域)研究中心持續推出《57城公共空間榜2024》,呈現不同城市的間體公共空間體驗感的情況,為人們安居的驗榜柔性選擇提供一份參考。
榜單顯示,空間前十名的松弛市城市中七座屬于東部地區,而中西部為三座。共空感城呈現出當前城市公共空間發展的間體兩大趨勢:一是中心城市通過“空間再造”實現質量升級;二是都市圈內部通過交通互聯、設施共享實現功能互補。驗榜空間治理智慧的空間持續迭代,從“增量擴張”到“存量優化”,松弛市從“有無”轉向“質量”,共空感城以應對高密度的間體城市化挑戰。
榜單不僅是驗榜空間品質的測評,更是空間區域發展模式的集中展現。東部沿海城市的松弛市創新實踐、中西部重點城市的特色突破、都市圈內部的協同聯動,共同構成了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多維圖景。
消費發生的場所——消費空間,不僅僅是購物場所,還包括餐飲、娛樂、文化設施等,更是城市公共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
消費空間體驗指數旨在尋找“好消費”的城市。該指數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為上海、蘇州、廣州、深圳、北京、佛山、杭州、無錫、南京和青島。這些城市因購物中心數量、消費者滿意度兩項指標進行權重分析后具備高體驗感得分而領先。
作為全國首批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的一線城市,上海、北京、廣州的表現并不令人意外。連續多年,不論購物中心的存量、增量還是銷售額,上海、北京、廣州的排名都強勢領先。
從區域來看,“江浙滬包郵區”消費空間的體驗值更佳,上榜城市更多。
各地統計公報的數據顯示,2024年上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88366元,江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6173元,浙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8251元,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則為54188元。其中,蘇州(77500元)和杭州(76600元)等地的城鎮居民收入處于高位。
在粵港澳大灣區,同樣有高收入高消費傾向的廣州、深圳和佛山,在榜上也位居前列。
縱觀上述領先城市,一方面,城市經濟越發達,則當地消費群體的消費實力越強,城市內消費空間的數量和增量、活躍度都會越好。與此同時,城市購物中心等消費空間的存在,本身也是經濟發展的組成部分,能夠帶動當地的就業和經濟增長。
然而,購物中心并非越多越好。當城市購物中心的數量趨于飽和時,增量也會隨之放緩。
研究團隊認為,城市購物中心的數量與消費者滿意度并非簡單的正相關關系,而是呈現復雜的動態變化。單純以“消費供給”的數量來衡量消費空間的優劣是不夠全面的。
優質消費空間的關鍵在于“精準匹配需求”,通過業態創新、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