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2024年度“金標桿——中國新金融競爭力榜單”銀行保險業子榜單終榜三大維度測評流程幾近終局。背對背
截至發稿,實名審團數據說話的打分都數據測評維度和專家實名獨立評審維度的打分測算流程已近尾聲。包括問卷調研和實地調研在內的金標家評線上線下深調研活動亦將于本周收官。
基于上述三大維度制作的桿專銀行保險業“金標桿——中國新金融競爭力榜單”11項子榜單終榜已呼之欲出,并將陸續發布。背對背銀行保險業總榜單將在2024年12月13日于北京舉辦的實名審團南方周末第二屆新金融大會上揭曉。
此前,打分都歷時半年之久,金標家評表征2024年銀行保險業“五篇大文章”質效的桿專11項子榜單初榜已陸續發布,并引發廣泛關注和熱議。背對背
秉承“數據說話、實名審團內外兼評”基本原則(詳見《“五篇大文章”恰滿周年,打分都2024年“金標桿”揭榜在即》),金標家評2024年度“金標桿”的桿專外部評審團履行什么樣的職責?
外部獨立評審團每一位評委將“背對背”對上榜銀行保險公司進行實名獨立評測。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將對評審團的評測結果進行統計、比對和測算,并計入被測評金融機構各項榜單的權重。
評審團成員是誰?他們為何被邀請?與2023年度“金標桿”評審團成員相比,2024年“金標桿”評審團成員由7名增至9名。評審團每位成員均長期深耕銀行保險業,或實戰或觀察研究,專注的方向亦與“金標桿”測評業務領域吻合。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對行業的洞察及建議為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所重視及關注。
基于上述原則而遴選的9名外部獨立評審團成員分別是郭田勇、林英奇、莫秀根、施輝、王赫、王遙、尹振濤、曾剛和張偉(按姓氏首字母排序)。其中,郭田勇、尹振濤和張偉三位專家已是第二年擔任評審專家,其它六位專家則是首次獲邀。
九位評審團成員中,七位是“學院派”,他們均供職于國內頂級高校或財經院校或國家智庫機構,長期深入觀察和研究中國金融業的創新和發展歷程,在“五篇大文章”及相關領域擁有深厚的研究功底和豐碩研究成果;兩位來自金融機構的評審專家則分別聚焦銀行業和保險業,對兩大金融行業的發展情勢有著切身的實踐體悟和深入調研,是行業公認的學者型專家。
評審團參與本次榜單評選的內容較上屆更豐富。
針對銀行保險業78家受測評金融機構,九位評委不僅針對“五篇大文章”對應的四類子榜單直接測評,還對體現養老金融質效的財富管理能力榜單進行打分。慮及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和綜合實力不僅限于“五篇大文章”,專家評審團還對受測評金融機構在行業中的整體競爭力單獨評價。
不僅如此,評審團成員還應邀從不同視角不同維度對中國金融業的2024年發展情勢進行了精到點評,并對2025年金融業發展方向進行展望。
評審團專家一致認為,2024年是國內宏觀和行業環境深刻變化的一年。其間,各金融市場主體的發展喜憂參半,行業格局分化明顯,部分機構亦在相應的業務領域不乏自身亮點。2025年,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的指引下,金融“五篇大文章”將進一步縱深推進。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認為,評審團獨立實名評審有效彌補了各金融機構信息披露滯后和披露完整度受限的缺憾。此次測評對78家銀行和保險公司的最終測評結果和榜單得分更具有現實價值和前瞻意義。
評審團評委都有誰?他們各自的研究領域是什么?他們如何點評2024年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又如何展望2025年?(以下排名按姓氏首字母為序)
郭田勇,現任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并兼任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還擔任亞洲開發銀行高級顧問、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咨詢專家。(下圖,評委供圖)
點評:
2024年,主要銀行的經營繼續保持穩健,但受宏觀經濟影響,部分銀行自身經營也不同程度出現了困難。從中報數據看,受凈息差進入底部空間影響,部分國有大行的盈利出現了負增長,一些中小銀行通過調整撥備計提、壓低經營成本等方式在應對經營壓力。
展望:
2025年宏觀經濟在擴投資、促消費、穩樓市等方面的力度都會較大。如宏觀經濟增速回升,社會投資回暖,銀行業息差水平有望走出底部區域。這些都會給銀行業帶來更好的發展機遇。但也要看到,銀行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銀行間的經營分化將更加顯著。
林英奇,現任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副總經理、銀行業分析師。(下圖,評委供圖)
點評:國之大者,負重前行。
展望:應時而變,行穩方能致遠。
莫秀根,現任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下圖,評委供圖)
點評:
在相同的經濟大背景下,各家金融機構在不同維度上各有新的競爭優勢。
展望:
要夯實數字化和人才競爭力的基礎,強化線上線下、金融業務與非金融服務、財務目標與非財務目標的有機融合,金融機構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施輝,燕梳新學堂創始人,原大家財險總經理。(下圖,評委供圖)
點評:
穩經濟促發展,宏觀調控精準發力。
展望:
服務民生,活實體經濟,精準滴灌,促大局穩中有進。
王赫,南方科技大學商學院教學副教授,南方科技大學商學院院長助理,南方科技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金融系副主任,北美精算師協會中國區委員會委員。(下圖,評委供圖)
點評:
2024年,伴隨著經濟結構深入調整,金融行業日益回歸支持實體經濟的本源,對實體經濟發展、提升新質生產力凸顯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展望:
2025年將是經濟結構繼續深入調整、國民經濟不斷向好的一年。伴隨著“五篇大文章”的不斷譜寫,科技金融將為國民經濟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王遙,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證券業協會綠色發展委員會顧問。(下圖,評委供圖)
點評:
中國的綠色發展向縱深推進,綠色金融作為金融“五篇大文章”中的重要一篇,通過資源配置、風險管理、市場定價等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展望:
“碳”主題的綠色金融標準、信息披露為基礎的約束機制、多樣化的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氣候變化風險防范等仍將是推動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綠色金融也將在中國參與國際金融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尹振濤,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兼任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金融法律與金融監管研究基地秘書長。(下圖,評委供圖)
點評:
波瀾不驚的2024體現了經濟的周期性波動,喜憂參半間蘊含著新的亮點和驚喜。
展望:
隨著新宏觀經濟金融政策的出臺,信心和紅利會體現在金融市場的各個方面,金融“五篇大文章”將進一步縱深推進。
曾剛,上海?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首席專家。研究員,教授,博??導師。中國國際?融學會理事、財政部?融?才庫專家、國家?融安全教育部?程研究中?學術委員;復旦?學、南開?學、中央財經?學、對外經貿?學兼職教授。(下圖,評委供圖)
點評:
2024年,金融機構在震蕩的經濟周期和趨嚴趨細的監管環境下加快轉型步伐,立足服務實體經濟本源,探索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展望:
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指引下,以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為代表的“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機構發展的主流方向。各金融機構需與時俱進,調整經營戰略并深化各業務條線改革創新。
張偉,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黨委委員、院長助理、《清華金融評論》執行主編。(下圖,評委供圖)
點評:
國有大型銀行發揮主力軍的作用,股份制銀行積極創新開拓,城商行助力區域發展,農商行擔當鄉村振興主力,民營銀行勇于探索,外資銀行搭建國際合作橋梁,各類銀行共同做好科技、綠色、普惠、養老和數字等五篇金融大文章,苦練內功提升實力,為實體經濟注入活力,在挑戰中攜手前行。
展望:
中國各類銀行持續發力,以更堅實的科技支撐、更深入的數字化轉型成果,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強大金融合力。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