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流芳在家中。流芳正(艾群供圖)
2024年1月9日,當性知名法學家、比成敗更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方流芳在江蘇無錫辭世,最牛教授享年71歲。流芳正
消息一出,當性法律界人士紛紛發文哀悼。比成敗更方流芳生前的最牛教授舊文《法律人為什么容易學壞?》在朋友圈刷屏。該文直言,流芳正法律人的當性道德障礙比一般人脆弱,法律職業并非具有理所當然地是比成敗更公平正義的守望者。
更多普通人是最牛教授從網上認識方流芳的。在社交媒體上,流芳正他視野開闊,當性從醫療改革到緬北電詐……各類熱點事件被他悉數點評,風格鮮明,言辭辛辣,有時甚至引發爭議。退休后,他因以撤銷退休通知、賠償扣發工資為由起訴中國政法大學,并將庭審內容公之于網上,被網友稱為“最牛教授”。
但他并非為了炒作自己。起訴法大的原因,方流芳解釋說,他沒有任何理由與自己為之付出了二十多年勞動的機構對立,一點也沒有。起訴只是想要檢驗“高校教師和高校之間是否有合同關系?如果有,這是什么合同,是勞動合同、人事合同、聘用合同,還是聘任合同?如果沒有合同,教師與高校之間的關系是何種民事關系?”
在噱頭與爭議之下,方流芳的底色是一位民商法學者與法學教育家。他被稱為“第一位在美國主流法學院得到盛贊的中國法學家”“法大最年輕的一級教授”,是少有的在哈佛大學法學院擔任客座教授的中國學者。
他參與過公司法、合伙企業法等法律的起草和修訂工作,其學術旨趣跨越多個學科、領域。用方流芳的博士生、清華大學副教授姜朋的話來說,“讀老師的作品,如同打開一柄折扇,每一根扇骨延展出去,都是一個方向,且兼具廣度與深度,難以用三言兩語概括。”
1969年,方流芳初中畢業,先后在蘇北淮海農場、瓊港農場度過了十幾年的青春歲月。恢復高考后,他于1978年考入南京中醫學院,畢業后轉向法學研究,于1982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師從學界公認為“中國民法之父”的佟柔教授。方流芳在人大取得博士學位后留校任教,1993年調至中國政法大學工作,直至退休。
方流芳的博士生、西北政法大學講師朱時敏早年同為醫學生,他問過老師為何投身法學,“他的原話是:‘有個假期在家中無聊、無書可讀,就把家里的法律書翻起來看,看著看著,就喜歡了’。”
“他一定是有想法的”,在朱時敏看來,老師轉專業的真實原因沒有這么輕描淡寫。從方流芳微博上回憶的知青歲月來看,他在農場經歷了很多事,又受到法律倡導的公平、正義和自由之理念的沖擊,“這種情形下,他怎能不棄醫從法?”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由于內地法學起步較低,而臺灣地區的學者一直延續著民法的傳承,很長一段時間,內地學者處于仰視對方的姿態。
2000年,方流芳發表了《公司詞義考:解讀詞語的制度信息——“公司”一詞在中英早期交往中的用法和所指》一文,考據“公司”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