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F-35C戰機。搶撈 (人民視覺/圖)
據路透社華盛頓消息,從美美國海軍于當地時間2022年1月25日稱,國南已啟動24日墜海的搶撈F-35C戰機的打撈行動,這架戰機在“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的從美甲板上降落時發生意外,墜入南海,國南共有七名艦員受傷,搶撈航母甲板表面受損但不影響航行作業部署。從美目前,國南事故原因和細節仍未對外完整披露。搶撈
此次墜海的從美F-35C戰機,隸屬于“卡爾·文森”號航母上的國南“阿爾戈英雄(Argonauts)”海軍艦載戰機中隊(VFA-147,Strike Fighter Squadron 147),搶撈該中隊于2021年8月隨“卡爾·文森”號航母前往亞洲海域進行作戰部署,從美這也是國南美國首次在航母上對F-35C戰機進行作戰部署。
事發時,“卡爾·文森”號航母戰斗群正在與進入南海海域的“亞伯拉罕·林肯”號航母戰斗群進行演練。
F-35C戰機墜海事件發生后,“打撈”行動立即啟動。
“F-35C戰機墜海事發在水深三千至五千米的南海海域,相關打撈和工程作業船只抵達戰機墜海事發海域需要十至十五天,回收作業有可能需要長達一百二十天,若要完成對該墜海戰機的打撈,相信將會是一項極其復雜的行動”。2022年1月26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報道中引述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夏威夷聯合情報中心前行動主管、前海軍上校卡爾·舒斯特(Carl Schuster)的分析。
在南海墜機的F-35C戰機,集成了美國在戰機研發方面的諸多最新技術成果,但現有條件下打撈作業所需時間,可能遠超飛行記錄裝置(俗稱“黑匣子”)的“工作極限時長”,導致無法定位墜海戰機位置,這不免讓美國“提心吊膽”。
但為了規避任何有可能泄露戰機殘骸中所隱藏的“先進技術”的“秘密”風險,“搶撈”墜海戰機,美國志在必得。
作為新一代多用途戰斗機,F-35系列機型戰機因其出色的性能,受到美國及盟友的歡迎。但是自F-35系列機型戰機列裝以來,事故頻發。
2022年1月4日,韓國一架F-35A戰機在訓練中緊急降落,發生了機腹著陸事故,所幸飛行員未受傷。韓國共引進近四十架F-35A戰機,事故發生后,韓軍計劃暫時停飛所有F-35A戰機,等待調查結果出爐。
2021年11月17日,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上的一架F-35B戰機在起飛時墜入地中海海域,沉沒到海面以下約1600米處,飛行員成功跳傘逃生,并安全返回。當時,“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結束了在亞太地區的部署,正在返航途中。F-35B戰機墜海事故發生后,英國在美國和意大利的協助下,日夜不休地花了數周,才“搶”在俄羅斯這樣的“其它國家”介入前,完成對失事飛機殘骸的搜尋、打撈工作。
對于事故原因
被快遞包裹圍困的獨居老人,在養老院去世
徒法不能以自行——新慈善法配套三規章解讀
善擇ESG風險跟蹤第51期|91家公司暴露ESG風險,有贊旗下支付機構被罰沒超2700萬元
伊朗向以色列發動大規模導彈襲擊
緬甸地震可能引發局地海嘯,不會對我國沿岸造成影響
徒法不能以自行——新慈善法配套三規章解讀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