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通過商業行為傷害鄰居,將E決策并避免制革和化學生產等可能損害工人健康的評價評級行業。”18世紀基督教強調的融入倫理投資,被視為負責任投資的投資起源。
20世紀60年代起,全流反戰運動、程解種族平等、碼中女性權利和環保運動的將E決策興起加速了社會責任投資理念的廣泛傳播。“社區投資”“綠色投資”“價值投資”“道德投資”等概念不斷發展,評價評級逐漸都加入“環境、融入社會和治理”投資的投資范疇。
2006年,全流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邀請一批全球規模最大的程解機構投資者,成立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組織(United Nations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碼中UNPRI),將E決策致力于發展更可持續的全球金融體系。面向金融機構提出六項ESG投資原則:
1. 將ESG因素納入投資分析和決策中;
2. 將ESG納入機構自身運營的決策和實踐;
3. 推動被投資機構披露ESG信息;
4. 推動金融行業接受負責任投資原則;
5. 共同合作提高負責任投資的實施效果;
6. 報告機構負責任投資活動的實施進展。
截至2023年12月,UNPRI已有5372家簽署機構,總資產管理規模超121萬億美元,包括基金、保險、養老金公司等。
PRI中國區負責人羅楠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不同機構加入PRI動力不盡相同,有的是外在驅動,有的是內在發展和定位需要。
2018年,博時基金加入PRI,成為國內首批承諾系統性建設ESG投資體系的公募基金之一。希望通過PRI平臺交流、學習和參與負責任投資的發展,響應投資者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需求,適時研發ESG主題相關產品,提升博時基金在全球ESG投資領域的競爭力與影響力。
加入PRI以來,博時基金以組織建設和評價體系為重點,不斷完善ESG投資體系。
在組織架構層面,董事會下設戰略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負起對氣候風險和機遇的監督職責;管理層成立ESG投資決策委員會,負責制定和引導公司ESG相關政策的實施;投資部門,建立ESG專職研究小組,負責ESG投資策略的總體研究和溝通工作,協同產品部和投資部門共同探索ESG產品創新。
博時基金ESG投資治理框架
博時基金的專項研究小組是機構ESG投資的智囊,結合自身觀察的行業,就本土特色ESG議題與痛點開展深度研究,向投資研究團隊輸出投資建議,說明潛在風險和投資機會。
為讓ESG理念融入機構投資日常,ESG專項小組還定期面向內部團隊開展系列ESG分享活動和講座培訓,增強相關人員的ESG投資意識。
評價體系方面,在采購ESG底層數據的基礎上,2020年,博時基金建立了綜合ESG評分評級體系。該體系目前包含14個ESG二級指標,以及涉及企業外部性評價的三級和四級指標。
博時基金ESG評價指標體系
博時基金境外投資部基金經理助理鄧灼強調,博時基金自身ESG評級體系的一大特點是重點考量社會關注度較高的議題,如應對氣候變化、董事會性別多樣性等;同時動態優化指標設計,將ESG議題納入個股傳統估值模型中,更好地將個股的ESG表現與其財務表現進行掛鉤。
該體系目前覆蓋A股約5000家上市企業和約2500家信用主體。博時ESG評級的固定收益條線中,針對各信用主體的ESG評分,引入專家打分機制,由具備多年行業跟蹤經驗的資深研究員對復核打分結果,最終確定ESG評級得分。
“反ESG”運動的一項爭議焦點是ESG排除了傳統高碳、高耗能企業,如石油、化工、煤炭等,會對以此為核心產業的地區帶來稅收、就業等負面影響,過于絕對。
博時基金認為,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一刀切”式的打分無法體現這些行業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因此在ESG評價打分時,博時基金選擇了更“中間”的道路。
“考慮到轉型資產的潛在投資機會,我們并不會直接禁止投資碳排放量目前相對較高的行業,例如煤炭、鋼鐵。我們在選取投資標的的時候會考察公司與同業相比的改進。”博時基金境外投資部基金經理助理董玥瑩說。
以煤炭行業為例,博時ESG評價體系不僅會考慮這些公司的現狀(如目前的排放總量),也會考慮公司的改善行動(如排放強度的降低),從而給出綜合的ESG評估結果。
“此外,我們在評價的過程中也會考慮到國內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綜合考慮公司面臨的ESG風險與機遇。”董玥瑩說。
雙碳倒計時拉響,應對氣候變化成為博時ESG投資中關注的重點問題。2021年5月,博時基金成為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的支持機構,通過對TCFD框架的研究和解讀,優化了ESG評級體系中氣候變化議題的考慮因子,加強對被投公司減碳行動和成果的追蹤。
在ESG投資實踐方面,2019年12月博時推出了國內創新的可持續發展主題基金——博時中證可持續發展100ETF,采用完全復制法跟蹤中證可持續發展100指數,追求與指數相一致的業績表現。該基金剔除了博彩、軍火行業,以及涉及刑事案件、嚴重公開處罰的公司。
2023年,博時基于ESG評價體系和數字技術,發行了ESG量化選股混合。董玥瑩介紹,這是在ESG主題框架下以“量化投資”為主要投資策略、以中證800ESG指數為業績基準的偏股混合型基金。
通過構建基于環境、社會和治理三大要素的量化模型,高效處理大量復雜數據,捕捉市場中的機會。該產品不會特別重倉某些賽道,重視“行業分散、寬度持股”,其中投資于ESG主題股票占非現金基金資產的比例不低于80%。
作為國內領先的基金公司,博時基金通過多種形式的研究和傳播,推動ESG投資理念的普及和深入實踐。
博時基金認為,現階段ESG投資面臨的問題,一是目前市場上ESG投資與財務回報之間的關聯度不夠明晰,導致更多投資者ESG投資的意愿不高;二是ESG信息披露的質量還難以支撐ESG投資決策,投資機構無法進一步分析;三是ESG績效缺乏判斷標準,金融機構和評級機構不同的加權方式,得到不一致的結果,對驗證ESG績效對企業發展的影響程度帶來挑戰。
針對上述問題,對于基金公司而言,需要通過可持續投資的研究、產品創新、信息披露、行業合作等多種行動,促進實踐深入、提升行業成熟度。例如在研究方面,公司撰寫《基金行業投向高碳和低碳行業的分類標準研究報告》等報告,指引行業綠色投資。此外,公司也持續推進自身的減排進程,2022年起,開始通過使用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對直接排放的全額抵消,實現運營碳中和。
博時基金表示,高質量發展目標和“雙碳”戰略孕育著巨大的投資和發展機遇,博時基金將在ESG戰略和管理體系建設、組合碳測算及管理、ESG數據庫建設等方面持續行動,提升“財富管理、金融科技、風險管理”三個能力,助力中國資本市場長期穩健發展。
(本文受訪人:博時基金境外投資部基金經理助理 董玥瑩、鄧灼)
2025-04-17 02:42
2025-04-17 02:07
2025-04-17 02:02
2025-04-17 01:50
2025-04-17 01:29
2025-04-17 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