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民企全國工商聯發布“2022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強京前粵企最共19家500強企業營收超3000億元,東第多京東集團、投入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最高恒力集團有限公司位列前三。民企
互聯網企業中,強京前粵企最京東以9515.92億營收規模首次位居民營企業500強榜首。東第多阿里巴巴排名比去年上升3位,投入排名第二。最高騰訊排名仍為第6。民企從地域來看,強京前粵企最51家廣東企業入圍,東第多6家闖入前20。投入研發方面,最高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研發費用位列行業第二,華為、阿里、騰訊三家企業砸錢最多。
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共有15家企業上榜。京東今年上升一位后排名第一,華為由去年的第一降至第五,互聯網企業占據榜首。阿里由第五升至第二,騰訊保持不變。此外,服務業民營企業中,京東連續兩年位居首位,阿里、騰訊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
此外,作為今年新入圍的企業,拼多多所屬企業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位列第133。這也意味著,“2022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湊齊了電商三巨頭。
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民營企業500強稅后凈利潤、銷售凈利率、資產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人均凈利潤水平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虧損企業數量交上年增加11家,共計22家。
2021民營企業500強稅后凈利潤超百億企業排名中,騰訊依舊位居第一,華為超過阿里成第二名,阿里排名第三。拼多多去年二季度開始不再追求高增長,由虧轉盈,現已連續五個季度盈利。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2021年稅后凈利潤146.93億,同比增長3倍,排名第23。
不過,從22家虧損企業所屬行業來看,虧損企業數量最多的也是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行業,數量為5家。房地產業以3家排名第二。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零售業和農副食品加工業并列第三,均為2家。
納稅額方面,2021年民營企業500強納稅額前20家中,僅兩家互聯網企業。騰訊以391.13億排名第5,比去年上漲5位。第二家上榜的是螞蟻科技集團,納稅額為170.17億。2021年民營企業500強納稅前五大行業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排名第四,占500強納稅總額比例的7.69%。
整體來看,東部地區企業在民營500強中仍占據主導地位,有393家企業入圍,較上年減少8家。浙江、江蘇、廣東、山東四省500強企業最多,連續多年保持穩定。
具體到省份,廣東有51家企業入圍,排名第三,比去年減少10家。2021民營企業500強營收前20家中,廣東省共6家企業上榜,分別為正威國際、華為、騰訊、碧桂園、萬科、美的,高于浙江省的5家,數量排名第一。
從營收來看,廣東位居第三。資產總額方面,廣東省領先于其他省份,繼續位居榜首,占500強比例為26.79%。
盈利方面,廣東省企業依舊表現亮眼。2021民營企業500強稅后凈利潤超百億的37家企業中,騰訊、華為、碧桂園、萬科、美的、格力、TCL、正威國際共8家企業來自廣東,占比為21.6%,且前兩名被騰訊和華為占據。
2021年制造業民營企業入圍企業數量中,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別為浙江、江蘇、山東,廣東以49家排名第四。廣東入圍企業的營收總額占制造業500強比例為14.66%,超過山東的11.48%。
2021年民營企業500強就業總數1094.15萬人,降幅為1.35%,占全國就業人員比例為1.47%,較上年下降0.01個百分點。京東集團就業人數位居榜首,達38.54萬人;比亞迪位居第二,達28.82萬人。騰訊排名為第18,就業人數11.28萬人。
分行業來看,2021年民營企業500強就業總數前五大行業分別為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房屋建筑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電器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就業人員合計為480.9萬人,占總數的43.95%。
全國工商聯此次同步發布了《2022研發投入前1000家民營企業創新狀況報告》,選取研發投入前1000家民營企業作為樣本,從研發投入、產業和區域分布、專利和標準、經營情況等方面進行了分析。
從研發投入產業分布情況來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研發投入排名第一,研發費用總額2578億元;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位列第二名,研發費用總額2140億元。
從企業排名來看,2021年華為以1427億元研發費用居榜首,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2.41%。排名第二的阿里巴巴研發投入為578億,投入強度6.91%;騰訊研發費用519億元位居第三,研發費用投入強度9.26%;此外百度和吉利的研發費用分別排名第四、第五。研發費用強度一般用來指代企業研發經費支出與企業營業收入總額的比值。
據統計,互聯網行業在研發投入上也持續攀升,榜單中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騰訊控股有限公司、百度公司等互聯網企業研發投入較上年均出現上漲,互聯網企業已經成為中國研發投入的關鍵力量。
此外,五大科創中心入圍企業共計192家,研發費用總額4937億元,占45.78%。其中,粵港澳大灣區企業領跑,數量達82家,研發費用總額3139億元,平均研發強度4.99%,較上年提高0.22個百分點;北京企業25家,研發費用總額1272億元,研發強度3.73%;上海企業33家,研發費用總額260億元,研發強度為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