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長張最高檢副檢察長張雪樵。雪樵(最高檢|供圖)
當損害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公益違法行為發生后,苦于沒有合適的訴訟主體提起訴訟維護公共利益,怎么辦?年專
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檢察院代表公眾維權,門立并向法院提起訴訟——這就是法正檢察公益訴訟。這項探索,最高始于2014年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檢副檢察檢察“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
2015年7月,長張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最高檢在北京、雪樵內蒙古、公益江蘇等13個省、訴訟自治區和直轄市開展為期兩年的試點。2017年7月,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實施,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正式確立。
到2025年,這項實踐已持續10年。10年間做了什么探索?未來又會有什么發展?針對檢察公益訴訟話題,南方周末記者對話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最高檢副檢察長張雪樵。
南方周末:檢察院最早進行公益訴訟探索時,案件大多集中在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可否介紹一下這個領域中檢察公益訴訟的成效?
張雪樵:全國檢察機關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辦理該領域公益訴訟54萬余件,彰顯公益司法保護“中國方案”價值。最高檢直接立案辦理的長江船舶污染公益訴訟專案,共立案602件,有力推動流域船舶污染系統治理。聯合水利部開展“攜手清四亂 保護母親河”、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等專項行動,開展黃河公益保護基層行,指導各地強化對黃河流域節水控水、水土流失治理、工業污染和礦山生態治理、防洪安全等突出問題的監督。
最高檢直接辦理萬峰湖、南四湖、珠江水環境等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系列專案,形成檢察公益訴訟在破解流域治理等世界性難題上的獨特成效。在珠江專案中,貴州省檢察機關圍繞珠江流域水環境治理辦案134件,推動投入3800余萬元新建改造排污設施,收繳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基金等2000余萬元。開展“守護海洋”專項監督,推動斑海豹、海龜等涉案野生動物救護和放歸工作規范化。開展“公益訴訟助力高標準農田建設”專項工作,針對項目選址不合規、質量不達標、建后管護不到位、建設資金流失、“非農化”等問題辦案4300余件。
南方周末:除此之外,在檢察公益訴訟上,檢察機關還在哪些領域內發力?
張雪樵:聚焦國有財產、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國防和軍事利益、英雄烈士名譽榮譽、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等重點領域開展監督。針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