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以火鍋聞名,慶細2024年的最高初秋,它也像被架在爐子上猛火熬制,℃高晝蒸夜煮。溫考農健/圖
“天氣太熱,驗下暫時別來。慶細”
做了20天旅游直播,最高重慶導游何品凌是℃高“賣票主播”中的異類。別人把鏡頭對準網紅打卡點,溫考銷售158元起的驗下重慶一日游套餐,他的慶細櫥窗里空無一物,還勸退了不下50位游客。
傳統的重慶一日游路線包括李子壩-十八梯-解放碑-洪崖洞,但最近兩周,這里白天的溫度分別是40℃、40℃、40℃、40℃,“走起路移動燒烤,躺下來皮酥肉嫩”。
重慶氣象局向南方周末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2024年8月21日至9月3日,重慶連續14天發布高溫紅色預警,有13天氣溫突破40℃,為歷史同期最強,高溫預計持續至9月9日。
參考體感溫度,人類變成一根根行走的溫度計:喝著冰飲的是41℃,打著傘的是43℃,戴著頭盔的外賣員是45℃。
在火鍋起源地朝天門碼頭附近,小什字地鐵站里總是彌漫著牛油、花椒、辣椒混合的火鍋味。重慶自民國時期就被認為是“火爐”,2024年的初秋,它也像被架在泥爐上猛火熬制,晝蒸夜煮,專業術語為“日夜復合熱”。
用“魔幻8D”營銷這座網紅城市已經過時,出圈的是“熱”。商場大屏頻繁造梗:“42℃微熱,適合避暑”“來了就是熟人”,全國游客接梗:“來都來了”,頂著熱浪也要打卡拍照。約890萬人次在江北國際機場起飛降落,重慶依然位列暑期熱門目的地前十。
2024年8月24日,重慶觀音橋商圈大屏幕上的廣告。視覺中國/圖
老重慶人的生活一如既往:吃火鍋、喝熱茶,在地鐵站下棋,在長江里斗浪。他們知道,“秋老虎”很快會偃旗息鼓。但在一些沒有余裕躲開烈日的人群身上,這波長達20天的熱浪還是烙下了傷痕。
傳統一日游景點中,人氣最旺的是夜晚的洪崖洞。
晚上8點,嘉陵江邊,洪崖洞、千廝門大橋、來福士廣場的華燈次第亮起。用火鍋的三擋火力形容,此時的重慶,是38℃小火慢燉。
不過,帶團14年的何品凌建議,這里宜遠觀、不宜近賞,進出一趟洪崖洞,等于洗一次汗水澡。
旺季時,每天約有十萬人慕名來到洪崖洞,尋找電影《千與千尋》的現實版。南方周末記者黃思琪/攝
在20歲的騎手李盈盈看來,沒有比洪崖洞更讓人惱火的目的地,她剛來重慶跑了3天外賣,就暈倒在這里。
洪崖洞的樓層魔幻,11樓是馬路,1樓也是馬路。這些在75米崖壁上建起的吊腳樓群像一排迷宮,把李盈盈吞進熱氣騰騰的人潮。
電梯口堵成一團。眼看訂單快要超時,李盈盈轉頭進了樓梯間,從11樓跑向3樓,20:24,她點擊“送達”,再從3樓爬上11樓;大約21:04,她已經拿不住手機,暈倒在附近的便利店。
“全身出汗,發抖發麻,四肢僵硬,喘不上氣,人不自覺地縮成一團,摔在了地上。”李盈盈一邊回憶,一邊模仿當時“雙手手腕相對,蜷縮在胸前”的姿勢,露出痛苦的表情。她忘了自己是怎么被送到醫院的,好像有人扶了她一把,給她喂了水和糖。
李盈盈暈倒是因為中暑和低血糖。中暑分為先兆、輕癥、重癥三階段,在高溫高濕的戶外工作,可能幾小時內就出現重度中暑——出汗過多后肌肉抽搐、頭暈惡心、暈厥。最嚴重的是熱射病,體溫持續升高,來不及散熱造成器官衰竭,“五臟六腑像被水煮過一樣”,搶救不及時,致死率高達70%以上。
李盈盈不知道熱射病是什么。在醫院醒來后,她拔掉輸液管,拒絕進一步檢查。8月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