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第55屆“萬千星輝賀臺慶”,生死搏斗行政主席許濤(左)與總經理曾志偉(右)主持亮燈儀式。香港型場(視覺中國/圖)
過去一個多月,生死搏斗中國香港收視率最高、香港型場收看人數最多的生死搏斗電視臺TVB(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頻頻闖入內地新聞熱榜,香港型場母公司電視廣播(00511.HK)股價坐上過山車。生死搏斗
先是香港型場3月7日,TVB與淘寶合作開展首場直播,生死搏斗股價在5個交易日內飆升3.6倍,香港型場最高觸及17.9港元/股。生死搏斗隨后在高點遭遇第三大股東減持,香港型場股價腰斬。生死搏斗3月23日,香港型場TVB宣布與優酷達成預計收益7億元人民幣的生死搏斗合作協議,股價再次拉升近50%。
3月24日,TVB宣布裁員5%,之后公布2022年業績,虧損超8億港元,創上市以來新高。股價再度跌回10港元/股以下。
牽動股市的重要消息,均經由TVB行政主席許濤之手向外發出。如果從1967年取得香港廣播牌照算起,TVB今年已經56歲了,比許濤的年齡還大。
許濤的位置曾屬于邵逸夫。TVB曾在邵氏帶領下創造輝煌,年利潤最高超過15億港元。
2012年邵逸夫卸任,TVB股權結構幾經變動。2015年,來自內地的華人文化集團公司(下稱華人文化)入主TVB,CEO(首席執行官)黎瑞剛和COO(首席運營官)許濤進入TVB董事局。
最初的5年時間里,華人文化并不怎么參與TVB的具體管理,主要在董事局層面進行戰略制定。相比TVB遠離繁華的電視廣播城,許濤更多時間待在華人文化位于香港中環的辦公室。
然而,從2018年開始,TVB連年虧損,股價低迷,華人文化認為TVB亟須改革。“當時的團隊沒有背景經驗,甚至沒有決心對這家五十多年的老店做一個比較大的手術。”許濤坦言。
一場改革風暴由此開啟。
從2020年開始,每天早上9點,許濤準時出現在電視廣播城的主席辦公室里。電視廣播城位于九龍半島以東的一個海灣——將軍澳,這里原本人煙稀少,大部分土地都是填海得來。
電視廣播城擁有11萬平方米園區,里面排列著15個錄影廠,按一套穩定的制播模式一年生產兩萬余小時內容,已經運轉了20年。電視廣播城外,則建起一圈2米高的白墻,墻上插著密集的防盜刺。
“以前太過封閉了。”許濤在落地窗前畫了個圈說,“在這么遠的地方干活還不夠,還要讓別人進不來。”
“57%的團隊都被更換了,高管層面。新進來的人比離開的年輕了6歲,但是還不夠。”許濤向南方周末記者細數三年來改革舉措。
許濤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卻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他著淺灰色西服,袖口露出一塊電子運動手表,腕帶是亮眼的白色。2020年出任TVB行政主席時,他還不滿50歲,是董事局里最年輕的成員。
在許濤看來,TVB錯過了兩個浪潮,一是移動互聯網革命,二是內地經濟起飛和產業發展的機遇。這正是改革的方向。
香港電視廣播業務至今仍是TVB最大的收入來源,2022年占TVB總收入的36%。許濤介紹,這項收入的大頭是香港市場的傳統電視廣告。
這和TVB在香港電視業的壟斷地位有關。TVB是香港第一家商業無線電視臺,2016年之前,除了TVB,就只有亞洲電視持牌。目前TVB在香港依然保持著77%的觀眾份額,收視率高達24點。
一名曾負責TVB節目制作的前高管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在TVB發展早期,香港沒有獨立的電視工業,TVB內部誕生了從藝人培養到內容制作的完整流程,香港絕大部分電視從業者都出身于TVB。
“每年生產四五百小時的戲劇內容、上千小時的非戲劇內容,都是在(TVB)自身成本結構里、在香港這個獨特的地理環境里獨自完成。這在全世界基本上都沒有,非常獨特。”許濤說。
但移動互聯網的沖擊,令基于制播一體化形成的商業模式逐漸崩塌。
從財報來看,2010年之后,TVB香港電視廣播業務的收入增速開始放緩,2019年至今持續虧損,2022年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虧損超5億港元,是TVB最賠錢的業務。
上述TVB前高管曾經計算過,1990年代TVB每一個收視點價值5000萬港元,現在大打折扣。他曾在香港另一家電視臺ViuTV擔任高管,2022年該臺收視率不到TVB的1/5,但因網絡影響力大,廣告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