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博物“北大考古女孩鐘芳蓉即將入職敦煌研究院”的館文消息喜提熱搜。時間過得很快,創開熱心的顏還網友們紛紛翻出了四年前的一段視頻:全國多家博物館、考古所為鐘芳蓉寄來禮物,挺潮9個包裹近50斤,博物堆滿一整個桌子。館文
網友神評:堪比楊過給郭襄過生日,創開都是顏還寶啊。
今年的挺潮國際博物館日,我們也發起了一場“獻寶活動”——全國14家博物館100份文創,博物免費贈送。館文水下考古盲盒、創開金陵繁華錄折扇、顏還百花圖拍拍燈、挺潮仿19世紀廣彩鏤雕果籃及托盤、福壽康寧香囊……每一件都是各自館里熱銷的爆品,也承載著當地的往事風華。
今天,終于集齊讀者們的開箱感受了,不多說,先一睹為快。
我看看是哪個幸運兒收到了南方周末和南越王博物院送的文創禮品?啊,原來是我啊!
和南方周末的緣分可以追溯到2001年,那時我還是個在東北小城默默努力的高中生,出于積累作文素材的需要偶然間在學校門口的書店買了一份南方周末。當時就被其獨到的新聞視角所吸引,一篇新聞報道經常拿來讀上幾遍,每次都有新感悟,時間長了暗下決心我也要學新聞專業,將來當一名記者,讓世界各地的讀者了解由我的筆桿子講述出來的新聞時事。雖然后來陰差陽錯未能如愿學習新聞專業,但那時由南方周末帶給我對寫作的熱情、對表達的渴望、對真相的追求卻一直未變。無論是在西安求學,還是在后來輾轉沈陽、印度等地的工作中,我都堅持用文字記錄生活和工作中的點點滴滴。
隨著網絡的發展,我和南方周末的緣分從紙媒轉到互聯網。這次看到南周App的文創產品活動,我第一時間就關注了,在收到快遞通知的時候,驚喜感和儀式感拉滿了,發件人竟然是南越王博物院,這簡直是太酷啦!
在等待快遞的過程中我就一直在期待,會收到什么樣的驚喜呢。今天終于揭曉秘密了,是“南越打工人”手辦。這份禮物送到了我的心坎上。我本身就是手辦、盲盒愛好者,各類手辦、盲盒收藏幾百個。近幾年博物館文創爆火之后,我出去游玩的第一站總是博物館,而購買博物館代表性的盲盒肯定是博物館之行的重要打卡事項。這次我得到的“南越打工人”手辦是我所有收藏中的第一個與南越國相關的文創手辦,手辦的貓貓造型簡直是寫了我的名字(從我用了二十年的網名上就可看出我對貓貓的喜愛)整個手辦帶底座高約14.5厘米,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通體樹脂材質。我準備應個景,將它擺在辦公桌上,讓它陪伴著我這個“東北打工人”在工作中披荊斬棘。
我上一次去廣州還是2015年,當時行程緊張,只打卡了小蠻腰,沒有來得及到博物館參觀。這次收到了禮物后,我特地查了南越國的歷史,對之前沒有學習過的嶺南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我最好的朋友在大學畢業后前往廣州發展,初到廣州時,她還給我拍過南方周末報社的大樓遠景。今年五一假期期間我出去游玩,給她的女兒準備了博物館文創禮物。沒想到這么快我就收到了從廣州寄來的文創禮物,這也許是我和南方周末、和廣州的另一種緣分吧。未來有機會我一定會再去廣州轉一轉,看看博物館里的廣州、美食排檔里的廣州、國際化發展的廣州。也希望我和老友南方周末的緣分繼續到三十年、四十年……(作者:肥貓阿丁 于沈陽)
作為一名傳媒行業從業者,我一直是南方周末的忠實粉絲,很開心通過這次活動,收到南方周末與南越王博物院寄來的福仔虎節。虎節與虎符一個意思,為古代帝王調兵遣將的信物,由左右兩半組成,各自符文相同時方能調兵。虎節盛行于戰國與秦漢時期,這枚“錯金銘文銅虎節”出土地廣州,就是古代西漢時期嶺南政權的大本營。手握這枚虎節,我似乎看見穿越千年的場景:一位大將憑欄遠眺,馬蕭蕭,虎賁之師弓箭各在腰,只待虎節合起,便毅然決然踏向戰場……今天,虎節化身虎仔,既不改威風凜凜的氣勢,又有萌趣可愛之態,拿在手里還可以多部位調節,實在是精美。PS:我的崽也是屬虎的,謝謝這份禮物。(作者:阿雋子)
好大一個快遞盒子,打開是我心心念念的“玉舞人文創盲盒”。一共12只,溫潤如玉,婀娜多姿,梳越式螺髻,著漢服跳楚舞,長裙修身,身薄細挑,收到心里甚為喜歡,馬上就將它們擺在客廳。關于玉舞人,我特意查了資料,它起源于戰國,盛行于漢代,透雕而成,一般為女舞人形象,專供古代帝王或大貴族役使,是他們宴饗、禮樂或祭祀的生動寫照。歷史被時間碾過,后人記住的不只有王侯將相,也有活在塵埃里的小人物,她們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都將歲月凝固。每天看到這些玉舞人,心情特別好,謝謝南方周末,謝謝南越王博物院。(作者:玲兒)
去年8月份,去看了一場“從廣州出發—南海1號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文物展,沒想到今年就收到了廣東省博物館寄來的“海底盲盒”,開心、幸運。廣州是中國的南大門,向海而生,在古代很多商船都是從這里走向世界。“南海1號”經過了264天的打撈,一同面世的還有18萬余件珍寶——金器、瓷器、銅器、鐵器、漆器……我記得還有一條長達1.72米的金鏈,雖歷經海水浸泡,光芒不減絲毫,真是真金不怕水火練……觀看沉船打撈視頻的時候,內心大為震撼,打開這份盲盒,終于能過把考古癮了。
包裝很精美,里面有一艘由藍色水晶泥覆蓋的沉船,生動模擬了海底場景。按照說明,我一步步清理“淤泥”,一步步揭開歷史面紗,當復刻的“醬釉四系罐”和“景德鎮窯青白釉菊瓣紋碗”呈現在眼前的時候,激動心情不亞于挖到了真寶!孩子跟我一起動手,我開心得像個孩子。(作者:章保羅)
與南周相遇的第四年,在國際博物館日收到了來自南周與廣東省博物館的非遺文創,特別開心。拆開快遞,是潮州的金漆木雕,這與最近幾期報紙上諸如“考古博物館新建”等文章相互呼應,也與我們學校最近開設的非遺文化周主題不謀而合。潮州木雕以精雕細刻著稱,在廣州,應該以廣東省博與陳家祠的藏品為最,后者的“百鳥朝鳳”是國慶35周年的獻禮,8平方米的空間里,精雕細琢著鸚鵡、錦雞、杜鵑、天鵝、鳳凰、八哥20種共計124只禽鳥,堪稱鬼斧神工。廣東省博的潮州木雕貼金DIY擺件,讓非遺技藝活煥起來,它以鹿為主題,寓意福祿安康。按照說明,我小心翼翼地手髹漆貼,經過幾個小時,最后的效果竟然還不錯,金鹿生輝,燦爛明媚。很高興看到南周和廣東省博如此熱情的推廣非遺,我也把做好的金漆木雕納入了學校非遺周展覽。(作者:Demiurge)
在開箱的一剎,為廣東省博文創的匠心與巧思所打動。最近很是有“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之感,李白所言“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更是我當時的寫照——也不然,畢竟李太白之目光所至是青天,是人生;而我的眼中滿是對于當下的焦慮,對未來的茫然,是不甘于躺平卻又無心起身的矛盾。但像冥冥之中的指引,在組裝完這一拍拍燈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我的強心劑。我很喜歡“拍拍”這一啟動設定,一方面像是詩豪劉禹錫對于我這一后輩有“何陋之有”的寬勉之后,我像是多年老友對他的回應;另一方面也像是他拍了拍我,說:放寬心,不必拘泥于眼下,心中當有廣廈千萬間,此身如寄,人生亦然,且前行。(作者:河洛)
從收到信息時的驚喜、到收到超大箱子的超驚喜!內心的喜悅已經找不到形容詞了,前段時間順豐給我推了物流信息,顯示從廣州博物館給我寄出了一份快遞,心里暗暗期待并猜想會是什么文創產品呢?打開包裹的時候,一瞬間就被如此復古的盒子震驚了,上面的紋理、鎖扣歷史感飽滿又有強烈的風雅氣韻。里面裝的是“仿19世紀廣彩鏤雕果籃及托盤”,資料說它是廣州博物館以館藏19世紀廣彩鏤雕果籃及托盤為原型、仿德國邁森窯產品設計出的文創,按原件大小仿燒。
花紋和鏤雕的技藝都非常精美,一孔孔“玲瓏眼”似乎穿透時光,生動展現廣彩的特質——絢爛細膩、清雅大方、中西合璧。托盤內心的花飾像是一朵月季,繁麗柔美,宛如夏天的曙光,此時此刻,很應北京月季盛放的景色。兩年前從生活了小20年的廣州來到北京北漂,現在拿著廣州博物館寄來的禮物,冥冥之中就好像是娘家人的慰問,感動,謝謝。(作者:曉風)
參加了南方周末組織的博物館文創活動,收到的是來自故宮的文創——“魚藻紋蓋罐”手機氣囊支架。這款氣囊的原型是明代官窯魚藻紋蓋罐,色彩鮮艷的金鯉暢游在多種水草之間,穿插著蓮花、水草、金魚藻和浮萍。圖案色調豐富,與當時流行的素雅裝飾風格迥然不同,事實上,曾幾何時,五彩裝飾瓷并沒有得到文人墨客和收藏家的青睞。我之前特地去景德鎮看過御瓷的展,又加上本人特別喜歡博物館,收到這個氣囊支架之后專門去了解了魚藻紋蓋罐,它是東方文藝復興的瑰寶,是世界陶瓷史上第一次出現的大型御制彩瓷,是明代影瓷中的精品!特別感謝南方周末做這樣的活動,通過一個文創去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文物之所以是文物,就是因為它生動地告訴你曾經發生過的事情,真的很震撼!(作者:喻較瘦)
兒子兩周歲的時候,適逢大英博物館在上海舉辦“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主題展。孩子人生中的博物館之旅就此展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僅陸續解鎖所在城市中兒童、歷史、郵政、金融、印刷、體育、公安、自然、玻璃等各種博物館,而且無論是去到哪一個城市旅游(蘇州、杭州、南通、廣州、澳門、北京……)都會打卡當地的知名博物館。博物館內豐富的知識讓兒子收獲良多,各種歷史文物讓他找到了歷史的印證,找到了現在探尋過往變遷的途徑,各種行業領域的藏品讓他開拓了眼界,學習到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這次有幸收到南方周末送出的湘博文創禮物——銅象尊鑰匙扣,小家伙開心極了。小巧精致的造型,孩子很是喜歡,不禁開始向往起湘博來,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去實地感受湘江大地的歷史文化,一睹銅象尊的風采。謝謝湘博,謝謝南方周末!(作者:馬當路)
收到這份禮物,馬上就轉贈給女朋友了,投她所好——愛化妝,更愛歷史。鏡子圓潤小巧,上面的圖案栩栩如生,是一位吹橫笛的女樂俑。她的原型是隋朝文物彩繪陶坐姿伎樂女俑,更準確說是一支樂隊——樂俑8人、舞俑5人。通過網上資料,我還漲了不少知識,這些樂人手持的樂器分別是曲項琵琶、五弦琵琶、豎箜篌、排簫、橫笛、鈸、篳篥,這樣的樂器組合將吹奏、彈奏、擊奏三種演奏方式統統拿捏,也見證了多民族文化在隋朝的深度交融。女朋友對這款文創鏡愛不釋手,已經打算去河南博物院實地看看了。(作者:佳佳)
哈哈,收到我最喜歡的禮物啦。“馬踏飛燕”不只是國寶級文物,更是美好青春的記憶——初中歷史課本上的配圖,時間遠去,那幅圖像卻清晰如昨。“馬踏飛燕”是東漢青銅器,奔馬三足騰空、一足超掠飛鳥,如此意境、如此工藝真讓人嘆為觀止。銅奔馬衍生的Q版文創徽章,小巧身軀,可愛加倍,我見它咧嘴笑,一天的心情更好了!(作者:石小嵐)
我沒有去過新疆,但通過這款鼠標墊,也算小小見識了新疆的人文。手感柔軟舒適,不占面積,上面繪的是新疆克孜爾石窟的壁畫,佛陀、飛天……色彩艷麗,每一菱格都繪有一則故事。網上資料說,這個石窟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地處古代絲綢之路大的要沖,被譽為“中國的第二敦煌”。真是令人向往。(作者:樹華)
收到這份博物館的禮物,老婆立馬就把它掛在車上,淡淡艾草香,能讓人感到寧靜與放松,同時也可以提神醒腦。香囊紋飾精致細膩,兩只鳳凰琴瑟和鳴,這就是愛情的模樣。(作者:向遠成)
好多年前去過南京博物館,此時此刻,那些文物像電影般在我眼前掠過,結尾打出七個字:南京是個好地方!南京,古稱金陵,歷史學家朱偰先生曾贊譽金陵:文學之昌盛,人物之俊彥,山川之靈秀,氣象之宏偉……這款折扇,將一座老城的風貌濃縮在張合之間,城門、鄉郊、集市、渡口……一筆一墨,精致且精彩,揮一揮,吹來歷史的風。(作者:麗茹)
從“國家寶藏”到手心里的文創,
對話歲月,萬語千言,
歷史的溫度,
我們一起慢慢感受。
關于博物館的精彩文創,
你還有哪些推薦?
歡迎點擊添加下方微信,
向小南投稿。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