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自駕回家,荔枝之鄉車子即將下高速時,增城都會經過一個巨大的壓力路牌,上方寫著兩行大字——“歡迎來到中國絲苗米之鄉、荔枝之鄉中國荔枝之鄉”。增城
一直以來,壓力我為家鄉的荔枝之鄉這兩個響亮的名片感到驕傲,但同時,增城我也為家鄉的壓力發展感到焦慮,因為無論是荔枝之鄉交通設施、文化旅游還是增城科技創新,增城直觀上給人一種發展平緩、壓力發展相對靠后的荔枝之鄉感覺。
為什么這么說?增城
論產業,曾被譽為“國際牛仔城”的壓力新塘鎮正在經歷產業轉型,雖近年側重布局智能裝備與人工智能,但從發展的時間看,其根基尚不及天河和黃埔;論文旅,增城尚未能與薈萃嶺南文化的越秀和荔灣同臺競爭,也比不上特色溫泉、田園采摘更強的從化和惠州市龍門縣強有力的競爭;在特色農業方面,“增城四寶”(荔枝、絲苗米、涼粉草、烏欖)遠近馳名,部分加工副食品甚至遠銷海外,卻因其產量和產值有限,終未能形成規模效應;城市形象方面,曾經一顆掛綠荔枝以55.5萬天價拍賣的美談已成舊聞,20年后風華散盡,能夠代表增城,且對外傳播度廣、深入人心的品牌故事說得也少了。
這些認知,只是我對故鄉發展的感性認識,究竟增城在廣州11區中這種發展“靠后”的位置是否符合個體的直覺?我試圖從公開的統計數據上找到佐證。
增城荔枝豐收,農戶采摘現場。(新華社/圖)
從各項經濟發展指標看,增城是廣州全市11個區中的“后進生”,在重要的經濟指標上表現不算拔尖。從2023年的GDP總量上看,增城以1452.46億元的成績排名第9,占廣州全市GDP的4.78%;從人均GDP看,增城在2022年同樣排名第9;從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看,增城以60.96%排名倒數第3。
如果我們從城鎮化率來觀察一地的現代化程度,那么荔灣、越秀、海珠和天河是第一梯隊;黃埔、番禺、白云是第二梯隊;南沙、花都、增城、從化是第三梯隊。新世紀以來,增城處于廣州經濟的邊緣地帶,缺乏第一梯隊的“省城基因”
質檢、溝通與辦復:提案與建議落地背后
武漢大學通報學生圖書館性騷擾事件:給予涉事學生記過處分
以色列情報機構睡著了嗎?
研究女性勞動力市場的女性,問鼎2023諾貝爾經濟學獎
最高檢依法對孫玉寧決定逮捕
外國游客飛無人機撞壞安陽文峰塔?當地稱確有碰撞正了解詳情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