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效的破題碳市場,總量控制和充分交易,碳交二者缺一不可。易低億碳 (視覺中國/圖)
日交易量僅10噸!迷困漫
2023年5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碳市場”)的局百第一個交易日,全國碳配額總成交10噸,市場總成交額550元。破題這已是碳交全國碳市場2023年第二季度第7次出現類似情況。
低迷的易低億碳日交易量,正是迷困漫全國碳市場不活躍的一個縮影。
據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發布的局百《中國碳市場回顧與最優行業納入順序展望(2023)》報告(下稱“北理工報告”),截至2022 年12 月31 日,市場全國碳市場2022 年內碳配額累計成交量5085.88 萬噸,破題年度成交額28.12億元人民幣。碳交
與之相對應的易低億碳是歐盟碳市場。2022年歐盟碳市場配額成交量為91億噸,成交額約7000億歐元(約合5.3萬億元人民幣),占全球碳市場交易總量比重超過80%。
業界常用交易換手率,即交易量與配額發放總量之比這一概念來衡量碳市場的活躍度。上述北理工報告顯示,2022 年全國碳市場換手率在2%-3%內波動,低于七個試點碳市場約5%的平均換手率,更遠低于歐盟碳市場約500%的換手率。
就覆蓋的排放量、發放的碳排放配額而言,自2021年7月16日上線交易的全國碳市場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碳市場——截至2023年7月16日,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2.4億噸,累計成交額110.3億元。不過,與更為成熟的歐盟碳市場相比,全國碳市場仍處于發展初期,市場活躍度有巨大提升空間。
值得關注的是,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意見》(下稱《意見》)。同時,生態環境部正在加快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專項研究亦在進行中。《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已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有望在2023年年內啟動,將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互為補充。
能源基金會低碳轉型項目主任杜譞介紹,缺乏行業總量控制是目前全國碳市場的痛點所在,《意見》將為碳市場的優化與完善提供新契機。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配套制度的設計以及基礎能力建設將會推動碳市場從強度控制向絕對總量控制過渡,特別是重點行業碳總量目標的設置以及減排路線圖的規劃,將為持續推動全國碳市場有序平穩運行提供解決方案。
正如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所說的,一個有效的碳市場,總量控制和充分交易,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控制總量,而無法健全交易機制、實現充足的市場流動性,那么碳市場只走了一半。”
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碳配額交易一直呈現明顯的“潮汐現象”:年初和年末交易量較高,而年中冷冷清清。
不管是2021年還是2022年,12月都是碳市場最熱鬧的月份。據測算,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