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孔韶是首位說丨韶提新中國第一位民族學(人類學)博士。(受訪者供圖)
博士檔案
莊孔韶,博士新中國第一位民族學(人類學)博士。莊孔
1946年12月生于北京;
1984年-1988年,浪費類學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系攻讀(人類學)博士學位;
1989年-1992年,首位說丨韶提在華盛頓大學人類學系完成博士后研究;
1994年-1998年,博士任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系主任,莊孔民族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
1998年-2003年,浪費類學任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系教授、首位說丨韶提博士生導師;
2003年-2011年,博士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莊孔創建人類學研究所;2010 年,浪費類學任浙江大學恒逸講座教授,首位說丨韶提復建人類學研究所并創辦《人類學研究》雜志;
2018 年,博士任云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魁閣”學者和文化人類學首席專家;
現任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交叉學科專業委員會主任。莊孔
“人類學家一輩子會跑很多地方。因此同行們一見面并不是問‘你去過哪兒’,而是說,‘你還有哪兒沒去過’?!鼻f孔韶年輕時寫下的這段話,成為他在旅途中生活的預言。
莊孔韶身材高挑、溫文爾雅,77歲仍保持著超乎常人的旺盛精力,2023年9月在云南大學開學術講座并和研究生踢足球,10月在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畫室創作,11月在上海發表《繪畫人類學的興起》演講并接受人類學“終身成就獎”。
他出身不凡,其家族是被譽為“中國科舉第一家族”的“常州莊氏”,在清朝曾出了90 名舉人、29 位進士,11 位入翰林院。
受益于家學傳統,即便是動蕩的“文革”期間,他也沒有停止學習。一邊當中學老師,一邊在家中接受父親關于生物進化論和人類早期知識的輔導,每周到世交的俄人后裔家中學習俄文。
1978年研究生考試恢復,莊孔韶考進中央民族大學。成為人類學的門徒后,他追隨前輩,獨自踏上田野調查之路。出入滇南邊陲的原始密林,于怒江大峽谷險峻處行走,他深知人類學研究需付出的代價,隨身帶蛇藥、碘酒和黃連素,從蟲咬潰膿到雨季攀爬涉水,只要有奇遇和新的學術發現,“想起險境,人類學家便不足為奇”。
1984年,他考取了人類學學者林耀華的博士生,從云南山地民族家族公社轉入福建漢人的宗族研究,回訪林耀華描述的金翼之家,書寫了《金翼》的學術續本《銀翅》。有學者稱其為“在 1980年代開啟了中國經典田野點的回訪之風,將中國問題放在千年時間軸里加以思考,形成了中國人類學的回訪潮”。
莊孔韶很少主觀給學生命題,而善于在考察學生知識結構與擅長的基礎上編織出適合個人的發展路徑。三十余年來,他提倡“不浪費的人類學”,其團隊成員不局限于人類學背景出身,而是吸納了有文學、繪畫、戲劇、傳媒、醫學等不同背景的成員。他喜歡和年輕人待在一起,拍紀錄片、“玩”詩“玩”畫,設計交叉學科研究實驗。
很重要的是,有學生直言,一代代學生“凡經先生指引,一生無論順逆,都始終把人類學作為志業”。
2023年11月23日,莊孔韶接受南方周末專訪。
南方周末:聽說你家的老宅
2025-04-17 02:30
2025-04-17 02:05
2025-04-17 01:36
2025-04-17 00:52
2025-04-17 00:22
2025-04-17 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