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大銀行原副行長張華宇,逃逸通道被中紀委定性為“逃逸式辭職”的式辭典型。 (人民視覺/圖)
一輪針對“逃逸式辭職”的職排排查正在進行。
2023年6月,查進安徽鹽業開始摸排近年來辭職離職人員并建立臺賬,遁形的腐將經濟責任審計結論作為領導干部申請主動辭職、敗新離職或提前退休的逃逸通道前置條件,嚴防“帶病離職”“一辭了之”。式辭
此前,職排行動已在金融系統展開。查進據《中國紀檢監察報》報道,遁形的腐2022年農行、敗新中行、逃逸通道工商銀行等國有銀行率先摸排辭職、式辭退休人員去向,職排中行認定了數十名干部涉及銀企“旋轉門”情況,責令限期解除與相關企業的聘任關系。
以提前退休、辭職等方式逃避黨紀國法的懲處即為“逃逸式辭職”,2022年,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第十三審查調查室在一篇署名文章中提到了這一概念。二十屆中央紀委第二次全會明確提出,堅決糾治政商“旋轉門”“逃逸式辭職”問題。
“表面上是‘逃逸’公職,實質是腐敗的遁形。”北京大學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認為,“逃逸式離職”是一條新型的腐敗通道,不同于正常的領導干部退出機制。
圍繞糾治“逃逸式辭職”腐敗,重慶市九龍坡區紀檢監察機關對離職黨員干部進行適時回訪,及時糾正充當掛名顧問、站臺撐場面等違規行為。
2023年9月1日,九龍坡區相關部門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該區的整治行動仍在進行中。針對“逃逸式辭職”,九龍坡區提出“全周期管理”,具體而言就是強化“事前”管理,嚴防離職風險;強化“事中”管理,嚴格離職程序;強化“事后”管理,嚴治離職貪腐。
重慶市委組織部主管、主辦的七一網,也于2023年8月14日發文分析“逃逸式辭職”問題,闡明“逃逸式辭職”是利用政商“旋轉門”撈好處,是隱形變異腐敗的一種。
對“逃逸式辭職”的排查,始于2022年。2023年1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道,各派駐國有銀行紀檢監察組均對“逃逸式辭職”“帶病離職”等現象進行強化專項整治。
中行將6510名離行人員(含58名總行黨委管理干部)納入整治范圍,排查離職去向。農業銀行自2022年5月起,在總行和31個省分行開展專項整治工作,嚴查“逃逸式辭職”等現象,通過談話、資料審核等方式,了解相關人員離職過程、離職前表現、離職后去向等,嚴防“帶病”離職,建立離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