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日,豬茅河南漯河,牽手河南雙匯集團車間。肉茅 (視覺中國/圖)
2022年1月4日,跨省中國最大生豬養殖企業牧原股份(002714.SZ)與最大的調運肉食品加工企業雙匯發展(000895.SZ)同時發布公告,宣布雙方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受阻在未來三年內實現生豬點對點直供、化解數據共享等合作。賣豬
截至1月4日收盤,煩惱牧原股份漲幅8.32%,豬茅雙匯發展上漲2.98%。牽手
公告發布前,肉茅雙匯與牧原于2022年1月1日在河南省漯河市舉行簽約儀式。跨省出席者除了雙方公司負責人外,調運還包括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及漯河市、受阻南陽市相關領導,兩市分別為雙匯和牧原總部所在地。
盡管同在河南省,又同為行業龍頭,此前兩家的合作并不多。雙方發布的公告顯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1-9月,牧原與雙匯直接產生的生豬交易金額在各自公司當年或當期生豬銷售/采購金額中的占比僅1%左右。
兩大巨頭如今開展大規模合作,究竟是為了什么?
為防控非洲豬瘟疫情,近年來生豬調運受到限制,養殖企業在政策引導下開始謀求生豬就近屠宰,從“調豬”向“調肉”轉變。這成為牧原和雙匯此次達成合作的重要背景。
由于中國生豬市場產區和銷區分化明顯,長久以來存在調運需求。豬肉產能集中在河南、四川、湖南等地,消費則以北上廣等經濟發達地區為主。
以廣東為例,新希望六和(000876.SZ)廣東區域公共事務總監鄭成志介紹,由于經濟較為發達、人口基數大,加之有喜食豬肉的傳統,廣東一直是生豬消費大省。同時,廣東也是生豬調入大省,豬肉零售價格長期為全國最高。
各地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四川、湖南、河南生豬出欄量均突破4000萬頭,位列全國前三。廣東生豬出欄量剛剛超過2500萬頭,居全國第六位。
鄭成志表示,2019年廣東開始推動各大豬企加快產能布局,逐步實現自給率70%的政策目標。
長久以來消費者有食用“熱鮮肉”的習慣,認為現宰現賣更新鮮。豬企因行就市,往往將屠宰場建在銷售區,從產區向銷區調運活豬。
牧原總裁助理袁合賓介紹,浙江、江蘇、深圳等消費能力強的地區屠宰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