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無聲河南新鄉,家族健聽姐妹李楠楠(右)和丈夫在他們開的穿梭無聲火鍋店里。 (南方周末記者 高伊琛/圖)
很長一段時間里,世界32歲的無聲李楠楠和表姐張娟都是家中的少數群體——她們聽得見。
家里人大多數聽不見,家族健聽姐妹包括她們各自的穿梭父母和外祖父母。作為聽障家庭中聽力健全的世界孩子,就像2022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健聽女孩》講述的無聲那樣,她們是家族健聽姐妹生活在無聲世界的家人們連接外界的橋梁。
但在電影之外,穿梭健聽子女的世界處境仍鮮為人知。這一群體人數并不少,無聲中國聽力障礙者近3000萬,家族健聽姐妹而在聽障者組成的穿梭家庭中,約90%育有聽力健全子女。上海大學文學院中國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主任倪蘭在2022年的文章中披露了這一數據,并稱相較于聽障者,健聽孩子受到的社會關注更少;他們聽力正常,卻因出生于聽障家庭,常常處在無聲與有聲兩個世界的邊緣地帶。
過往十余年間,妹妹李楠楠和丈夫在河南新鄉開著一家無聲的火鍋店,累計為三十余名聽障者提供了就業崗位——這是她對養育自己的聽障家人的回饋。姐姐張娟是幼兒園老師,也是聽障孩子的母親——她陪伴孩子完成康復訓練、學會說話,回歸健全孩子的學校就讀。
姐妹倆很少提及,穿梭在兩個世界中的感受。
無論年齡大小,與外界溝通的責任總是落在聽障家庭中的健聽者肩上。
小時候,年齡僅差一歲的姐妹倆在姥爺家生活,聽不見聲音的姥爺是家中主心骨,她們口中的傳奇人物。
姥爺是一家皮革廠的正式工,有見識,也很勤快,什么事兒都安排得井井有條。上班前,在家把米飯蒸好,菜備齊洗凈,中午回來馬上能下鍋。到了傍晚,在路口支個小攤,給人修自行車。李楠楠總跟在姥爺屁股后面跑,性格也隨了他,堅強、果斷。
一家人住在皮革廠家屬大院。有一天,拆遷隊上門,繞過在家的姥爺、姥姥,徑直找到了李楠楠,說要拆掉他們的房子。她那時7歲。
“你要把房子拆了,你讓我姥爺住哪兒去?”她問。
拆遷隊給她解釋,四合院的平房要拆掉蓋成樓房,他們安排了新房子,可以讓姥爺選樓層。
“你得跟我說清楚?!崩铋駛€小大人般回復,隨即將大院里的叔叔阿姨都喊了出來,問“這人說得對不對”。鄰里街坊們給了肯定的答復,李楠楠才拍了板,跟項目經理去簽合同。其實她剛上小學一年級,連合同上的字都認不全。
現在回想起來,姥爺在上海讀過書,識得字,“相當于現在的大學生”,難道不能出面代表全家簽合同嗎?受損的聽覺阻礙了姥爺和外界的交往,也剝奪了本應屬于他的當家權。
“溝通是像一座大山一樣的障礙,越不過去?!?022年9月,李楠楠的丈夫王偉松在火鍋店向南方周末記者感慨,他們的二女兒悅悅如今6歲,還在上幼
人民法院對挑戰法律和道德底線罪大惡極者,堅決依法從嚴從重從快懲處
湛江,中國“紅樹林之城”
拜登中東“找油”為何沒如愿?彼此“愛意”在下降
易趣網,遠去的電商王者
失獨再生養家庭能否納入政策補助?丨兩會圓桌
工信部部長肖亞慶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審查調查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