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指出,兩次“下一步監管重點突出兩個字,有何一個是不同強,一個是國九條嚴”。視覺中國/圖
時隔10年,股過去國務院再次發出針對資本市場的新出核心“指令”。
2024年4月12日,臺和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兩次若干意見》,被市場稱為新“國九條”,有何是不同資本市場的第三個“國九條”。
之所以被稱為“國九條”,國九條是因為該意見分為9個部分,涉及上市準入、上市公司監管、退市監管、交易監管等核心問題,是對資本市場建設較為全面的指導文件。
證監會主席吳清談到,圍繞新“國九條”,若干配套制度規則也會相繼發布,與證監會會同相關方面組織實施的落實安排,共同形成“1+N”政策體系。其中,“1”是該意見本身,“N”就是若干配套制度規則。
“國九條”之所以備受矚目,因為在歷史上前兩次“國九條”發布后,A股均迎來一波牛市行情(2004年1月、2014年5月),尤其是2014年,市場反應迅速,滬指從當時的2000點附近、一路沖上5000多點,只用了13個月。
2024年3月,證監會已發布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加強上市公司持續監管等4個配套政策文件。
4月12日當天,證監會又發布了加強退市監管的配套政策文件,并對6項具體制度規則公開征求意見,交易所也就一批自律規則同步征求意見。
每一次“國九條”都有不同的歷史任務。
2004年,國務院出臺中國資本市場歷史上第一份“國九條”。一個大背景是,彼時股價長期低迷,面對市場上長期積累的“流通股”問題,難以解決。
A股資本市場脫胎于計劃經濟,設立之初是服務于國企融資,2001年中國加入WTO,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股權分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