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健/圖)
距離開學還有一周,室同宿舍2023年8月10日晚,道合I的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知藝書院2023級115名本科新生收到一份問卷,份包分配內容包含MBTI、問卷喜歡的背后“愛豆”(idol,指偶像藝人),室同宿舍以及作息習慣。道合I的大學這份問卷是份包分配為新生宿舍分配準備的。
第二天天還沒亮,問卷宿舍名單就出爐了。背后受委托設計問卷的室同宿舍是他們的學姐,知藝書院2022級學生呂嘉慧,道合I的大學她的份包分配設計初衷是,希望依據問卷結果把相同圈子的問卷人聚集在一起,“讓他們更快樂地度過大學四年”。背后
呂嘉慧自己的宿舍經歷有些遺憾,舍友們愛好各自不同,“基本相當于沒什么話聊”。
很快,這張問卷被發上社交媒體,“北理工宿舍分配統計MBTI”的話題登上熱搜。
過去,高校的宿舍分配往往采取隨機方式。如今,越來越多高校開始探索其他方法,MBTI只是最新的一種。南京大學、成都大學用問卷收集新生信息,再通過算法為他們分配或推薦舍友;而中國傳媒大學、珠海科技學院(原吉林大學珠海學院)等一些學校將選擇權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自發組織,將寫有自己生活習慣、性格與愛好的“簡歷”公開,用以尋找契合的舍友。
看似五花八門的分配方式,多多少少是為了規避可能發生的大學宿舍矛盾。江西財經大學人文學院講師王青對大學宿舍關系有過研究,她覺得,“如果在編排宿舍時考慮到這些因素的話,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矛盾。”
宿舍矛盾背后又有另一番更深入的青年社交文化變遷。王青也認同:宿舍分配只能解決一部分矛盾。
這份宿舍分配問卷上,最受關注的問題便是MBTI,這是如今最流行的一種性格測試。
MBTI是邁爾斯-布里格斯類型指標的簡稱,測試結果由4個字母組成,指代一個人在注意力方向、認知方式、判斷方式和生活方式4個維度上的傾向性。制定者是一對美國母女,她們的姓氏分別為布里格斯和邁爾斯,在這對非心理學專業背景的母女眼中,用四把標尺,就可以把復雜的人性歸類成16種。
MBTI測試已被廣泛應用在公司招聘和團隊建設,但對它的科學性的質疑亦不斷,有研究發現,一半以上人在隔了幾周或一年多后重新測試,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因此其一致性、穩定性及可靠性存在缺陷。
為115名新生分配宿舍的呂嘉慧是“朋輩導師”,即在新生群內答疑解惑的學長。她相信MBTI的準確性。她的MBTI類型是“entj”,被稱為指揮官型人格,這類人往往決策迅速,行動力強。僅用一個半小時,她就完成問卷設計,10日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