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0日,個月廣西六安村,種田村民在積水邊釣魚。人改南方周末記者 劉怡仙 攝
午后水溫漸高,釣魚佬幾次投下的水泡魚餌都沒有咬動的痕跡,王震宇(化名)索性將魚竿放下,村莊不再管它。個月這是種田2024年8月31日,當(dāng)?shù)匮雌诘娜烁奈猜暋?shù)月前,釣魚佬茫茫水面下還是水泡成片玉米地,還有剛種不久的村莊水稻以及佛手瓜。
4月下旬的一場大雨后,廣西一座名叫六安的村莊由于消水溶洞被堵,雨水匯聚在洼地,無法外排。積水一點(diǎn)點(diǎn)爬上來,先是淹了農(nóng)田,再來是村道、房屋,四個月后水位已直逼樓房二層,積水面積超過450畝。那些綠油油的植物,長久地淹沒在水下。時間久了,整片水域都變成綠色。
由于房屋被淹而搬到鎮(zhèn)上養(yǎng)老院居住的村民,每隔3天趕集時,便會回來看一眼。看著進(jìn)不去的家門,他們內(nèi)心焦灼而無力,只好摘點(diǎn)瓜果蔬菜便離開。
也有村民拿上幾把釣竿,在家門口釣魚。六安村祖輩務(wù)農(nóng)為主,沒有捕魚經(jīng)驗(yàn)。可水淹村莊四個月后,積水沿岸幾乎每隔十米就有“釣魚佬”。
六安村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來賓市忻城縣大塘鎮(zhèn)下轄村莊,四面環(huán)山,有著典型喀斯特地貌,駝峰般的山峰一座接著一座,峰叢間的洼地接連成片。村民們把房屋建在山腳下,在山間洼地種上水稻、玉米等各色農(nóng)作物。
村東北角有一處消水溶洞,“好像一口鍋,那個位置是鍋底”。村民吳永華說,過往每逢大雨,四面八方匯聚而來的雨水會在這里“神奇消失”。
沿著地下河,水流從地下穿過一座山峰,在另一處山腳下鉆出。降雨量極大的時候,出水口像一處泉眼,噴涌出柱狀水流——這是正常年份的水情,六安村村民對此習(xí)以為常,世代熟知。
然而,今年水情不同尋常。吳永華回憶,4月20日前后,一場大雨降下,“不是很大,但下了一天一夜”。
雨水沒能從洞口消失,而是逐漸漫上地面。起初,村民們不以為意,往年降水集中時,也有過漲水的情況,大概兩天,水便能完全消退。
這次,雨停后幾天,仍沒有消水跡象,地上水位反而逐步上漲。“到25號左右,淹了有20畝農(nóng)田。”
吳永華和其他村民納悶,到出水口查看,發(fā)現(xiàn)泉涌景象沒有出現(xiàn),出水口的水流很小,很平靜。村民們猜想是地下溶洞堵塞,排水管道不暢。
既然排水仍需時日,村里的年輕人想著利用一下這口“天然魚塘”,在其中放些魚苗。“還沒想到以后會淹房子”,吳永華稱,那時只是覺得淹了農(nóng)田可惜,干脆養(yǎng)魚。
很快,年輕人湊出2040元,購買荷花魚、草魚、羅非魚、鯽魚等品種的小魚苗。4月26日,兩萬五千多條魚苗下水了。
所謂年輕人,大多也四十不惑了。他們的父母年過七旬,高血壓、腦梗、冠心病等慢性病纏身,即便生活能夠自理,也需要子女偶爾回來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jī)電設(shè)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