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日,因涉銀行月榜我國新反洗錢法正式落地實施。反洗當月,錢違中國人民銀行公布針對四家大型和中型銀行的被罰千萬元以上的大額罰單。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通過南方周末“牧羊犬—中國金融業合規云平臺”(下稱“牧羊犬平臺”)數據庫對比發現,近億金融這是合規金融監管機構2024年初至今首次在一個月內針對銀行業派發四張千萬元級以上罰單,案由均涉及反洗錢領域。因涉銀行月榜
與此前城農商行是反洗罰單的主要受罰對象不同,國有大型銀行和中型銀行成為受罰的錢違“搶鏡王”:農行、光大銀行、被罰民生銀行和恒豐銀行因涉反洗錢違規包攬四張千萬級罰單,近億金融工行則因理財業務違規被罰950萬元,合規在機構類罰單中罰金排名第五。因涉銀行月榜
多位銀行業人士受訪時表示,反洗盡管央行開具罰單的錢違日期為2024年12月30日,但公布日期則為2025年1月27日。當月恰逢新版反洗錢法正式落地。央行此舉頗有深意。
2025年新年伊始,較之以往,銀行業整體合規情況有何變化?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以2024年1月銀行業合規情況作為參照值對比發現,2025年1月,銀行業受罰的各類罰單罰金和頻次同比均大幅下降。
其中,以機構為受罰對象的機構罰單罰金合計約2.38億元,同比下降21.5%;以個人為受罰對象的個人罰單罰金約860.07萬元,同比下降31.7%。與此同時,機構罰單和個人罰單頻次分別為229條和437條,分別下降近47%和40%。
但當月大額罰單序列則呈現千萬級罰單驟增的趨勢。
單張受罰金額在千萬元以上的罰單為四張,受罰者分別是農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和恒豐銀行,被罰沒金額分別為5160.54萬元、1878.83萬元、1804.57萬元和1060.68萬元,并因此分列當月罰金榜前四名。4家銀行合計被罰近1億元。盡管公布日期為1月27日,但中國人民銀行作出行政處罰的日期為2024年12月30日。
工商銀行則因理財資金違規投向于高風險金融產品而被罰950萬元,“晉身”當月罰金榜第五名。
對比得知,國有行和股份行成為千萬級罰單的主要領受者。
進一步縱向對比數據還發現,農商行則是領受百萬級罰單罰金最多者。但城商行在大額罰單領域的受罰程度明顯減輕:除未出現千萬級罰單外,百萬級罰單罰金同比降幅超60%。這抑或說明城商銀行在合規經營方面有較大改善。
其中,當月受罰金額在百萬級別的罰單僅28張,同比下降67%,罰金亦同比驟降54%。
觸發此波千萬級罰單的案由是什么?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依托“牧羊犬平臺”查詢發現,受罰的4家銀行均在反洗錢各環節存在違規行為,如未按規定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未按規定報送大額交易報告或可疑交易報告和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等。
其中農行違規情形在4家銀行中最為嚴重,僅罰金一項便高達4672萬元。案由部分雖未披露違規所涉及的業務條線,但從與此案由相關的被罰個人可以看出,違反規定的業務部門包括運營管理、個人金融、信用卡中心、公司業務、個人貸款、托管、普惠金融和私人銀行等。由此可見,農行在反洗錢領域的違規行為并非個別業務部門的非常規操作,而是內部管控存在漏洞。
光大銀行和民生銀行同期受罰個人所在的業務條線亦涉及信用卡中心、公司業務和個人金融等。恒豐銀行受罰個人所在業務條線則涉及普惠金融及運營管理。
公司治理和內控制度相對完善的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為何在反洗錢領域出現如此嚴重紕漏?
曾在多個外資金融機構擔任首席合規官的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汪靈罡對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稱,對客戶進行身份識別等反洗錢操作存在于銀行多個業務條線。出于業績考量,銀行可能會出現為留住客戶而簡化操作的違規行為。另一方面,金融機構在內控制度的建設上也應完善合規意識,加強管控。
汪靈罡還認為,在大數據時代,銀行可充分運用數據挖掘等技術,對客戶信息進行多維度分析和風險評估。通過對客戶交易數據的分析,可以及時發現異常交易行為,及時采取風險控制措施,有效防范洗錢等違法違規活動的發生。同時,銀行還可以與公安部門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及時掌握違法犯罪活動的新動態、為打擊犯罪活動提供有力支持。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對比發現,2025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版反洗錢法強化反洗錢核心義務要求。如將“客戶身份識別”更新為“客戶盡職調查”,從盡職調查場景、盡職調查內容、簡化盡職調查、持續(強化)盡職調查、風險管理措施、代理關系和依托第三方盡職調查等方面細化了管理規定。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安永在一份專題報告中稱,新反洗錢法完善了反洗錢義務履職要求,提高了對反洗錢違法違規情形與行為的處罰力度。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認為,在此新規治下,監管機構對于金融機構在相關領域的關注和稽查力度將有增無減。
哪些省份金融監管機構開具的罰單最多?當地監管部門關注的重點是什么?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以個人和機構罰單對應的頻次和金額為指標值,篩選出各自排序中前五名且出現頻次高于三次的省份,并將其定義為監管活躍地區。
對比分析發現,江蘇、廣東和山西等三地監管行為活躍。細分項上,機構類罰單、罰金以及個人罰單、罰金排名第一者均為江蘇,山西機構罰單和個人罰單數量排名第二,廣東機構罰單金額和個人罰單數量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除前述3個省份外,云南的金融監管活躍度也較為靠前,分別摘得機構罰單金額和個人罰單數量的第五和第四。
在金融監管活躍的三地中,廣東銀行業單條處罰信息罰沒均值最高,約108萬元/條。其后依次為江蘇(約59萬元/條)和山西(約48萬元/條)。與當月各地銀行業收到的機構罰單均值62萬元/條相比,廣東省的罰單金額顯然高于其它省份。
三地罰單案由涉及領域略有差別,但多與存貸款業務相關。其中,山西當地監管機構對轄屬金融機構個人消費貸款管理的問題予以了重點關注,對晉商銀行大同分行和中信銀行大同分行“個貸資金回流借款人”的違規行為予以處罰。廣東監管機構開出的罰單則主要針對“貸款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等。與此同時,三地監管機構對當地金融機構虛增存款等行為均予以了處罰。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認為,罰單數量多寡及罰金高低雖與當地銀行業的經營行為密切相關,但監管部門的監管活躍度及行為方式對相關指標亦會造成影響。各地金融機構應結合監管關注的合規重點完善自身于公司治理或是業務層面的相關問題,借此規范經營行為。
質檢、溝通與辦復:提案與建議落地背后
“金銀花”商標宣告撤銷,部分敗訴企業開始索賠
停播109天,李佳琦復出,當晚銷售額破億
干部能上能下出新規 孫力軍政治團伙6人獲刑丨時政周報
我國今年將啟動第三次古樹名木資源普查
A股的研發人員在哪里?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