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里的倡議十年導師與學生之間,由于雙方權力地位的高校嚴重不對等,很容易發生性騷擾。反性(梁淑怡制圖)
視頻里的騷擾女生,戴著白色口罩,機制右手舉著身份證,依舊說話時眼睛直視鏡頭。難產她是倡議十年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在讀博士王某,實名舉報導師——原文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高校教授王貴元對她進行了強制猥褻,反性并要求與她發生性關系。騷擾
2024年7月21日晚,機制這條時長58分鐘的依舊視頻在社交媒體上公布,呈現了王貴元對王某性騷擾時的難產錄音證據,視頻播放量很快達到上千萬。倡議十年
7月22日上午,人大發布聲明,稱已第一時間成立工作組?!芭e報情況屬實”,當晚7點,人大發布通報,開除王貴元黨籍,撤銷教授職稱,取消研究生指導教師資格,撤銷他的人大教師崗位任職資格,解除聘用關系。同時,報請上級部門撤銷其教師資格,并將問題線索依法反映給有關機關。
在近年來得到社會關注的校園性騷擾事件中,在處理時效上,人大此次被認為最為迅速。
不過,一名人大教師向南方周末記者感慨,這類事情為什么非要到成了“事件”,才能得到處理?在他看來,這不論對學生,還是學校,都會帶來極大的傷害。
7月25日晚,人大宣傳部門回應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王某在網絡上舉報前,并未向學校反映情況。
近年來,由學生在網絡上發帖,社會關注后,引起學校對此事重視,再進行處理,這已成為高校性騷擾事件發展的常態。
早在2014年,有學者們就曾聯名向教育部寫信,建議建立高校常態化反性騷擾機制。不過,十年過去,這一機制仍未建立。
北京為平婦女支持熱線發起人馮媛長期關注這一領域。在她看來,近年來,在性騷擾問題上,不論是個案處理還是法律規定上,都有所進步,“但這個進步和現實需要相比,是遠遠不夠的”。她期待著高校性騷擾機制可以盡快出臺,“早一天出臺,學生就能早一天更有效地維護自己的權益”。
受人大女博士舉報導師事件影響,7月22日晚,陜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畢業生小玉(化名)在校友群內曝光了自己與王安中的一段聊天記錄,指其曾經對她進行過性騷擾。王安中是陜師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是小玉的畢業論文指導老師。
此事在社交媒體上發酵后,陜西師大在兩天內公布處理結果。7月25日23時許,校方發布情況通報,稱王安中嚴重違反教師職業道德,撤銷其副教授職稱,取消研究生指導教師資格,撤銷學校教師崗位任職資格,解除聘用關系。
在高校尚未建立反性騷擾機構的情況下,由什么部門負責處理此類事件?在此次人大與陜西師大公布的通報中,都提到成立了“工作專班”調查。此前高校關于此類事件的情況通報,大多表述也都是成立“工作專班”。
就小玉的經歷來說,在她曝光王安中性騷擾后,在校時的輔導
2025-04-17 02:27
2025-04-17 02:18
2025-04-17 02:08
2025-04-17 01:16
2025-04-17 01:16
2025-04-17 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