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日,疫情之下一名游客在大理古城拍照,兩個旅游她身后是云南原本人氣最旺的復興路,如今行走在路上的重鎮游客數量屈指可數。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從廣州飛往大理不過兩個小時左右的煎待航程,進入航站樓的熬期到達廳,在目之所及的疫情之下海報上,生活在大理的兩個旅游人們,以及那山、云南那海、重鎮那城折射出來的煎待優良環境,無不透露著一種悠閑的熬期氛圍。
在各類文藝作品和網絡博主的疫情之下助推下,大理成為了“去遠方”的兩個旅游一種答案,生活在這里的云南人或多或少與旅游產業有過交集。
2022年6月2日,大理古城人民路一個待轉讓的鋪面外貼出轉讓告示。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2022年6月,按照以往的經驗,本應該是進入旅游的旺季,但是南方周末記者在傍晚時分的大理古城南門看到的景象卻是冷冷清清,復興路上屈指可數的游客和餐廳門前打著瞌睡的服務員,無聲地講述著大理旅游市場正在遭遇的困境。
2022年6月2日,大理古城南門附近的一家客棧掛出招牌,希望通過降價招攬生意。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本該人聲鼎沸的人民路上,在一些餐廳和酒吧門口招攬生意的服務員,向每一個經過的人投來期待的目光,希望他們成為進店消費的顧客。
“今年的生意比前兩年都差,試過不少日子是一個客人都沒有。”李先生是人民路上一間酒吧的服務員,他對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