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家銀行門口,好賣多位老人排隊等候營業廳開門。養老 (IC photo/圖)
“養老理財賣得這么好,理財出乎意料。提速”工商銀行廣州某支行一位溫姓理財經理對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表示。持續交通銀行廣東省分行相關部門負責人也稱,好賣“確實挺好賣。養老”
進入8月,理財在非養老理財產品今年銷售持續低迷的提速情勢下,第二批養老理財試點機構正接續在全國十個試點城市發售首期養老理財產品,持續且不時傳出兩天內售罄的好賣消息。
中國郵儲銀行旗下郵銀理財發行的養老首只養老理財產品在8月3日啟動發售后,30億元發行額度在2天內賣光。理財交通銀行旗下交銀理財首款養老理財產品自8月8日發售后,提速同樣兩天內售罄。持續
在如此市場熱度下,機構開售產品節奏明顯加快。8月11日,中郵理財再度在包括廣州在內的10個試點城市發售養老理財產品。這是中郵理財獲批養老理財試點機構后,9天內發行的第二款養老理財產品,刷新了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啟動以來單一機構最短發行間隔紀錄。
面臨同樣的市場環境,同樣的機構進行產品設計和發售,養老理財為什么“挺好賣”?哪些機構的養老理財產品更具競爭優勢?這種熱度能持續下去嗎?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為此對目前已發售的37只銀行養老理財產品進行了全面測評。測評結果顯示,養老理財獨特的產品設計、良好的凈值表現和各家試點機構的積極營銷是相關產品好賣的主要原因,但分化趨勢已然顯現。
(李鶴鳴/數據整理 梁淑怡/制圖)
多位業內人士對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表示,推動個人養老金融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監管層非常重視的一項改革創新舉措。養老理財率先試點取得成功,有利于為未來其他個人商業養老金融業務推出積累經驗。根據中國銀保監會2022年5月下發的《關于規范和促進商業養老金融業務發展的通知》,包括養老儲蓄、養老理財、養老保險、商業養老金等在內的系列養老金融業務將共同構成我國養老金“第三支柱”,滿足居民不斷增長的養老需求,發展空間巨大。
銀行養老理財產品發售節奏正明顯提速。
2021年9月10日,銀保監會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的通知》,批準工銀理財(武漢和成都)、建信理財(深圳)、招銀理財(深圳)和光大理財(青島)開展“四地四機構”的養老理財產品試點,每家試點機構募集資金總規模上限均為100億元?;诋a品的養老普惠性質,產品說明書對客戶持有金額上限進行了約束,單個個人客戶持有該產品金額與持有其他理財公司全部養老理財產品的金額之和上限為300萬元。
當年12月6日,四家機構同時推出各自的首只養老理財產品,計劃募集資金規模上限合計180億元?!笆着B老理財確實好賣?!贝坫y行試點分行相關人士的表述幾乎完全相同。相關數據確實印證了這一點。首批四只產品實際募集資金171.75億元,募集達成率95%。投資者踴躍認購的程度由此可見。養老理財由此破冰。
2022年2月11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通知,明確貝萊德建信理財作為首家參與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的合資理財公司,在廣州、成都開展養老理財試點。
2022年2月25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擴大養老理財產品試點范圍的通知》,將養老理財產品試點范圍從“四地四機構”擴展到“十地十機構”,鼓勵試點機構創設養老理財產品。其中,新增6個試點城市分別為:北京、沈陽、長春、上海、廣州、重慶,新增6個試點機構分別為:交銀理財、中銀理財、農銀理財、中郵理財、興銀理財和信銀理財。對于已開展試點的工銀理財、建信理財、光大理財和招銀理財,單家機構養老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總規模上限由100億元提高至500億元;對于新增的試點理財公司,單家機構養老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總規模上限為100億元。至此,養老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總規模上限從400億元增至2700億元。
在試點范圍擴大和充足額度的支持下,試點機構產品發售節奏明顯加快。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和中國理財網的公開數據統計,截至8月11日,首批試點機構工銀理財、建信理財、光大理財和招銀理財今年以來累計發行了32只養老理財產品,平均每個月就有4-5只新產品上市。隨著8月第二批入圍試點的中郵理財、交銀理財、中銀理財陸續“上新”,截至8月11日,當月開售的養老理財產品已達5只,養老理財產品數量增至37只。
(李鶴鳴/數據整理 梁淑怡/制圖)
第二批參與試點的興銀理財和信銀理財有關人士在接受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調研時均表示,正在緊鑼密鼓進行養老理財產品的籌備,爭取盡快發行。農銀理財養老產品則將于18日正式發售。
已發售產品的整體募資情況如何?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綜合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中國理財網和各家銀行官網的公開數據對養老理財產品進行了全面測評。測評結果顯示,今年以來養老理財產品發行募集資金達成率顯著高于市場平均水平,而客戶基礎深厚、零售業務更強的商業銀行,其理財子公司的養老理財產品相對更熱銷。
與同期同類型的非養老理財產品募集資金達成率均值相比,養老理財無論是募集資金規模還是募集資金達成率,均明顯高于非養老理財。其中,招銀理財雖然發售產品數量最少,但實際募集資金規模卻最高。其發行的4只產品累計募集資金263.51億元,募集資金達成率高達83.19%,其中有3只產品的募集資金達成率超過90%。
(李鶴鳴/數據整理 梁淑怡/制圖)
從單一產品募集規??矗秀y理財3款產品和建信理財2款產品實際募集資金規模達到或超過了50億元,其中今年3月16日發行的“招銀理財招睿頤養睿遠穩健五年封閉3號固定收益類養老理財產品”實際募資規模高達96.88億元。而該行試點發行的80億元首只養老理財產品僅在深圳一地發售便被一搶而空。
在資管新規下,理財產品全面凈值化。較之非養老理財產品今年持續低迷,好賣的養老理財凈值是否一定更高?養老理財產品是否兼具流動性之便?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測評結果顯示:養老理財凈值增長表現相對穩健。在一季度市場下跌行情中較好地控制住了回撤,但二季度以來凈值表現分化呈明顯趨勢。
截至8月12日,全部32只存續期養老理財產品凈值均大于1,無一虧損。從最新披露的凈值表現看,凈值最高的是光大理財發行的第二只養老理財產品“頤享陽光養老理財產品橙2027第1期”,其最新凈值為1.0377(8月2日數據),年化收益率6.6%,已超過該產品5.8%的固定業績比較基準。
與此同時,僅有10只產品當前凈值對應的年化收益率暫時高于其公布的“業績比較基準下限”,其中建信理財今年6月27日發行的“建信理財安享固收類封閉式養老理財產品2022年第12期”最新披露凈值1.0068(8月5日數據),對應年化收益率達到8%,在全部32只存續期產品中年化收益率暫居第一。
而從凈值回撤幅度角度看,32只進入存續期養老理財產品成立以來最大回撤幅度均值0.2098%,其中7只理財產品成立以來尚未發生回撤;回撤幅度最大的是唯一的10年期養老理財產品“貝萊德建信理財貝安心2032養老理財產品1期(封閉式)”,其成立以來回撤幅度已達到1.2156%。
(李鶴鳴/數據整理 梁淑怡/制圖)
養老理財產品也有短暫“破凈”的時候。自2021年12月試點啟動以來,先后有6只產品曾出現凈值跌破1的情況。其中“建信理財安享固收類封閉式養老理財產品2022年第1期”自今年2月11日至5月9日期間,凈值絕大多數時間徘徊在1以下,并于今年3月15日一度跌至0.9907,為目前所有養老理財產品凈值最低紀錄。
(李鶴鳴/數據整理 梁淑怡/制圖)
凈值相當穩健或能有效控制回撤,養老理財這一點暗合了的養老投資人的心理。但長達5年甚至10年的養老理財產品是否完全失去流動性便利?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測評結果顯示,目前各家機構均將重大疾病作為投資人申請提前贖回的條件,而建銀理財、中郵理財、招銀理財和貝萊德建信還將購房列入了提前贖回的條件。而在提前贖回費率方面,工銀理財、中銀理財、中郵理財、交銀理財目前均免收提前贖回費,建信理財和招銀理財均明確了豁免提前贖回費的條件。
產品封閉期內,投資人是否可以領取部分現金呢?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評測結果顯示,所有養老理財產品均設置了現金分紅條款,其中凈值大于1是所有產品進行分紅的共同前提。但分紅政策差異顯著:產品成立后初次分紅最快的招銀理財和交銀理財,分紅等待時間最久的是貝萊德建信理財推出的10年期養老理財產品“貝萊德建信理財貝安心2032養老理財產品1期(封閉式)”,其規定產品成立滿5年后方可分紅。
(李鶴鳴/數據整理 梁淑怡/制圖)
(李鶴鳴/數據整理 梁淑怡/制圖)
不僅如此,為了吸引投資者認購,各家試點機構還對理財產品的收費方面給予優惠措施。具體而言,所有產品都免收認購費,但所有產品都需要收取托管費。其它幾項費用,則是各家銀行比拼向客戶讓利的主要戰場。
(李鶴鳴/數據整理 梁淑怡/制圖)
對于投資者而言,費率優惠和贖回政策只是錦上添花,凈值表現才是關鍵?!笆欠衲芸缭街芷?,到期能否實現業績比較基準才是我看重的。”一位購買了養老理財的投資人對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稱。
根據普益標準統計,受國內外資本市場階段性大幅波動影響,一季度銀行理財產品普遍遭遇凈值回撤,其中超過2000只產品累計凈值一度跌破1,個別理財產品上半年出現投資者巨額提前贖回。
相比而言,養老理財一季度僅有個別產品短暫跌破凈值,截至目前32只存續期產品凈值對應年化收益率均值達4.8%,整體凈值表現好于非養老理財。
但由于養老理財的存續期普遍更長,因此之前較好的凈值表現并不能簡單理解為養老理財產品比非養老理財產品更好。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統計發現,與養老理財產品自己公布的業績比較基準相比,目前僅有10只養老理財產品的凈值年化收益率達到或超過其公布的業績比較基準下限。其中,建信理財5只,光大理財4只,貝萊德建信理財1只;工銀理財和招銀理財所有產品的最新凈值年化收益率均未“達標”。
(李鶴鳴/數據整理 梁淑怡/制圖)
普益標準研究員崔盛悅對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表示,5月1日以后進入存續期的16只理財產品,因其實際運作時間過短,產品實時凈值波動幅度較大,個別產品當前最新凈值的年化收益率即便大幅低于業績比較基準下限,也不能說明該產品本身有任何問題。
在4月30日之前發行并進入存續期的16只產品中,目前年化收益率高于業績比較基準下限的也只有5只,達標率不足1/3。某國有大行總行風控專家龔靜對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稱,部分產品凈值達標率不高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擇時問題,主要是跟產品成立和開始運作的時點有關,如2021年12月6日發行的首批4只養老理財產品目前凈值年化收益率均低于其“業績比較基準下限”,可能與今年年初全球資本市場的階段性震蕩有關?!爱敃r4只產品均處于資產建倉初期,剛剛買入的部分資產市值遭遇回調,個別理財產品凈值甚至一度跌破面值。”
二是產品設計有所差異。與固定收益型理財產品相比,混合型理財產品投資固定收益資產的比例不得超過80%。“其它因素基本相同的情況下,在市場波動較大的時期,混合型理財產品波動幅度應該更大。”龔靜認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相關機構應該是根據產品設計的機制,采取了一些特別措施對產品凈值進行了干預。”
光大理財的信息披露也印證了龔靜的觀點。根據中國理財網披露的相關公告,今年上半年光大理財已兩次支取平滑基金回補理財產品。其中第一次是3月9日,對其發行的第一、第二只養老理財產品進行回補;第二次是6月13日,對其發行的第一、第二、第四只養老理財產品再次進行回補。從目前的凈值表現看,以上回補措施有力拉動了相關產品的凈值增速,表現顯著好于同期發行的其他機構理財產品。
中郵理財和交銀理財則正面回應了產品設計的特殊性。中郵理財稱,通過較長期限的投資抵御市場短期波動,通過設置風險準備金、收益平滑基金等多層次風險保障機制,護航產品穩健運行,增強風險抵御能力。交銀理財也表示,近期發布的養老理財產品主要采取低波穩健的投資策略,并配以平滑基金、風險準備金、減值準備等保障手段增強風險抵御能力。農銀理財總裁段兵近日更明確表態,養老理財產品的設計要遵循四個原則,安全性放在首位。
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近日在“2022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表示,下一步將在充分總結評估基礎上,研究適時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這意味著,養老理財將由更多機構在更多城市試點。
那么,今年銀行財富管理市場最大熱點的養老理財產品,它的銷售熱度能否持續下去?投資者能否更加理性看待養老理財這一創新金融產品?
普益標準研究員崔盛悅稱,養老理財產品將成為未來個人養老金的重要配置資產,在我國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的窗口期,養老理財產品必將不斷擴容;隨著我國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加速落地,養老理財還將與養老儲蓄、養老保險、養老基金等各種養老金融業務形成協同效應,共同服務好多元化的居民養老需求。
“推出養老理財是監管層落實國家養老金制度的重要創新舉措?!饼忟o對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表示,“在監管層的明確要求下,各理財公司在養老理財產品設計上推出了統一的創新舉措,比如平滑基金、風險準備金、計提減值準備等規定,旨在保持理財產品凈值收益的穩健性;而1元的投資門檻、單人總計最高300萬元投資上限等政策,都是確保養老理財的普惠性;投資鎖定最短5年且不設贖回期、相對較高的業績比較基準等,都是鼓勵養老理財投資的長期性。”龔靜還透露,當下各家試點機構均對養老產品給予大力支持,包括在資產配置方面將母行最優質的資源向養老理財產品傾斜,故其凈值表現和到期收益大概率要好于公募基金發行的養老基金等。“養老理財試點已成為銀行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特色產品,對其寄予厚望?!?/p>
除了監管的支持和推動,養老理財產品的熱度要持續下去,還需得到社會公眾的認可?!皬脑圏c期的資金募集情況和產品發行數量看,養老理財產品已經取得了成功,穩健且較高的凈值收益也會進一步增強投資者的持有信心?!逼找鏄藴恃芯繂T崔盛悅預計,隨著試點機構和試點地區的擴容,養老產品發行數量還將持續增長,有望成為市場上長期資金配置的重要品種。
“根據最近幾個月的凈值表現來判斷5年后的收益,也可能過于樂觀?!饼忟o坦言,“養老理財產品的周期普遍在5年甚至更長,對如此長時間的資產進行準確估值是非常難的,也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p>
“即便是養老理財產品,未來也不排除會出現到期收益低于業績比較基準下限,甚至虧損本金的可能性。”龔靜表示,“在這種情況下,更加考驗的是各家理財機構的投研實力和運作經驗。對投資者而言,也應該更加理性看待養老理財,不要把養老理財誤解成可以短期投機炒作的品種,否則得不償失。”
農銀理財總裁段兵建議,根據國辦印發的《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養老理財產品納入個人養老金的投資范圍也享受國家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建議盡快推動相關稅收優惠政策落地。
還有一個養老金融產品將于11月加入銀行養老產品的隊列:特定養老儲蓄。銀保監會和央行已確定由工、農、中、建四家大型銀行在合肥、廣州、成都、西安和青島五個城市開展特定養老儲蓄試點,單家銀行試點規模不超過100億元,試點期限為一年。特定養老儲蓄產品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整存零取三種類型,產品期限分為5年、10年、15年和20年四檔。
“這個產品很可能好賣,它的收益更確定,目標客戶清晰?!币患以圏c行某分行相關業務負責人如此預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