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管理進入保險時代。養老錢
繼2023年末首超公募基金規模和銀行理財規模之后,財富2024年6月末我國保險業資管規模再超公募基金和銀行理財規模,管理公司管理更高于銀行理財規模逾5萬億元。壽險擅長在資管市場三足鼎立之勢中,家更保險資管持續走強。和保
對于涌入壽險公司的命錢百姓“保命錢”和“養老錢”而言,保險公司持續穩健的養老錢資產管理能力無疑至關重要。哪家壽險公司的財富吸金能力更強?哪家公司的投資能力優于同業?
為順應市場之變和監管及投保人關切,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對2023年“金標桿——中國新金融競爭力榜之壽險業財富管理榜”指標評價體系進行了大幅優化和調整,管理公司管理并將測評對象由原來的壽險擅長9家壽險公司擴展至20家。20壽險公司的家更篩選原則與“保險效能提升榜”一致。(詳見:《保險效能提升榜:35家險企,和保誰更有長跑能力?命錢》)
基于客觀、科學、養老錢透明及公允原則,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以各保險公司及其資產管理公司2023年報或年度信息披露報告、2023年理賠服務報告、2023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和2023年投資管理能力相關報告(下文簡稱“四份報告”)及20家壽險公司App產品展示實測情況為基準,對上述20家壽險公司進行測評。歷時4個月,制作“2024年金標桿——壽險財富管理榜”初榜。
9月起,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將在此初榜基礎上增加或替換壽險公司2024年上半年數據并對相關指標得分進行更新,還將對被測評壽險公司進行深度問卷調查和實地走訪或線上調研。與此同時,將遴選相關領域權威專家組成專家評審團進行獨立打分評選。
在上述三項分值各占一定權重的基礎上,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將制作并發布“2024年金標桿——壽險財富管理榜”。
站在投保人的視角,如何設置指標評測體系以客觀科學地評價壽險公司的財富管理質效?
在深入調研20家壽險公司及其相關聯的16家資產管理公司所披露的上述四份報告后,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對2023年壽險財富管理榜指標評測體系進行了大幅優化。新指標評測體系刪除了原一級指標“業務協同能力”指標,并將原一級指標“財富管理規模及能力”拆分為“財富管理規模”和“投資管理能力”兩個一級指標。原一級指標“渠道建設能力”被降為二級指標,歸入新增一級指標“客戶服務能力”中。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還發現,壽險公司資管業務較銀行理財和公募基金更復雜,考慮的維度更多。從可量化、可比較角度出發,本次測評將“財富管理規?!薄巴顿Y管理能力”和“客戶服務能力”三個維度設定為一級指標。
現對各維度所占權重及理由說明如下:
財富管理規模。該維度下設2個二級指標,4個三級指標,權重合計15%。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和養老保險公司是壽險公司及其所屬集團專司資產管理和養老金融的機構,因此是否具有相應資質可側面反映壽險公司財富管理實力。而管理資產規模是衡量壽險公司財富管理能力的基礎指標。
投資管理能力。該維度下設2個二級指標,9個三級指標,權重合計45%。投資能力是支撐壽險公司業務發展的關鍵。而風險管理能力是保障壽險公司業務發展的核心。
客戶服務能力?!耙钥蛻魹橹行摹笔秦敻还芾砼c資產管理最大區別。通俗而言,財富管理是“客戶視角”的表述,資產管理則是機構立場的語言體系。為更好衡量保險公司服務客戶能力,新增“保險產品”和“客戶服務”2個二級指標,與“渠道建設”同屬于“客戶服務能力”。因此,該維度共下設3個二級指標,10個三級指標,權重合計40%。
至此,2024年壽險財富管理榜指標體系由3個一級指標、7個二級指標和23個三級指標構成(如下圖所示)。為方便計算,所有指標總權重設置為100%,并將在年度總榜中按相應比例折算。
為何未測評財險公司?主要原因是財險公司資產管理規模相對較小。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金監總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二季度,中國保險業資金運用余額約30.87萬億元,其中財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約2.11萬億元,占比不足7%。而且財險公司的產品為一年期短期產品。
壽險財富管理榜顯示,20家壽險公司平均得分為46.42分,僅中國人壽和平安人壽得分超過70分。榜單上,中國人壽得分第一,平安人壽位居次席,泰康人壽排名第三。緊隨其后的是新華人壽。這四家均是“老牌”壽險公司。
前十名中,外資或合資公司占據三席。這充足說明榜單評測中的非規模決定論。而7家銀行系壽險公司全部未進入前十,足以證明銀行系壽險公司未能移植“母胎”的渠道和客戶優勢及品牌優勢。
從細分維度觀察,中國人壽領先優勢較大,在“財富管理規?!焙汀翱蛻舴漳芰Α本S度均位列第一;在“投資管理能力”維度排名第二,僅次于平安人壽。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在采集數據過程中發現,上市壽險公司對資產管理規模相關指標披露較為詳細,而非上市公司大多對此披露不足。因此,在實際測算時,非上市壽險公司“管理資產規模”和“第三方資產管理規?!狈謩e用“投資資產”和“資管公司總資產規?!碧娲?/p>
中國人壽是國內首家管理資產規模達5萬億元的壽險公司,因此在此維度得分最高。而7家銀行系壽險公司中,除農銀人壽和中銀三星人壽并無相對應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之外,其他5家雖然有相應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但資產規模不足百億。
從投資管理能力維度分析,7家銀行系壽險公司中僅有工銀安盛人壽和招商信諾進入前十。進一步研究發現,此系經營業績承壓,償付能力低于同行,風險管理能力一項因此失分較多。
壽險公司經營業績與投資能力密切相關。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觀察到,本次測評中10家壽險公司投資收益同比下滑,占比高達50%。其中,銀行系壽險公司兩家。這或與2023年債券市場波動有關。金監總局數據顯示,在壽險公司資產配置中,債券占比超過48%。在考慮這一因素后,秉持獎優不罰劣原則,本次測評并未對投資收益負增長的壽險公司扣分,而是統一記為零分。
事實上,基于壽險公司整體資產負債管理考量,本次測評中“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與“核心能力償付充足率”仍取自各壽險公司數據,而非其相應的資管公司數據。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調研發現,所有壽險公司均按監管規定配置足額具有2年以上信用分析經驗的信用評估專職人員。泰康人壽及其相應資管公司配置人員最多,高達17名。但在7家銀行系壽險公司中,招商信諾配置人數最多,亦僅有9人。
客戶服務維度是銀行系壽險公司另一個失分項,僅有工銀安盛人壽和中郵人壽進入前十。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秉持以客戶為中心的原則,測評20家壽險公司手機App四款具有財富管理屬性的產品展示情況。以iOS系統為主的實測結果顯示,僅有中信保誠、中銀三星和長城人壽三家壽險公司未有獨立的手機App。
在移動互聯時代,手機App是產品展示的重要平臺。銀行系壽險公司在客戶來源上依賴母公司渠道“喂奶”,因此對于保險產品展示和客戶服務重視不足。
事實上,20家壽險公司手機App均有較大提升空間。從人機交互和客戶體驗角度實測,各家壽險公司手機App均存在操作界面不夠人性化、流程復雜、對人工智能利用效率不高、華而不實等問題。
本次測評從提升客戶體驗角度出發,在實際測算中,忽略產品展示數量,而以更便捷找到相關產品為計分準則,只要按上述任何路徑可以找到相應產品均計為滿分。
在實測17家壽險公司手機App后,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發現,壽險公司對于產品展示主要分為產品為主和以客戶為主兩種產品展示風格,以后者居多。
在多數壽險公司手機App首頁中均可以找到“產品”或“保險”入口,點擊進入后,或以產品類型劃分,如中國人壽壽險手機App,保險產品被分為“壽險”“重疾”“年金”“養老”等;或以客戶類型劃分,如人保壽險和友邦人壽等,保險產品被分為“給自己”“給父母”“給子女”,或“為自己”“為父母”“為子女”等?;蚨呒嬗?,比如平安人壽。但平安人壽的官方App“平安金管家”對于產品的分類及功能介紹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榜單還顯示,發展第三方業務,從而促進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規模和利潤增長已成為行業共識。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調研發現,在此次測評的16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中,除中郵資產因成立時間不足一年而數據不可比外,共有10家資產管理公司實現營收和凈利潤雙增長。
進一步研究發現,這10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之所以逆勢雙增長與資金實力雄厚的股東支持有關,亦與自身投資管理能力較強和重視發展第三方業務有關。
保險資管的第三方業務,主要指面向保險公司同業、銀行理財公司、信托公司和證券公司等類型機構,受托管理同業保險資金、銀行資金、基本養老金、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等。
受訪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第三方業務是檢驗保險資管全方面能力的“試金石”,是保險資管真正從內部受托走向市場化的標志。
當前保險資管第三方業務占比仍然較低。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發布的《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發展報告(2023)》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32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資產管理規模合計達24.52萬億元,其中第三方資金規模為6.6萬億元(包括第三方保險資金1.8萬億元),占比合計為26.96%。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調研發現,截至目前共有34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中郵資管為2023年新成立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
但第三方業務發展較快。以國壽資管為例,中國人壽財報數據顯示,其2023年第三方業務規模為7200億元,同比增長28%。
觀察海外保險資管公司發展經驗可知,市場化和專業化是保險資管公司生存和發展的根本。需要重視投研管理體系建設,搭建獨立資產管理平臺并明確定位。通過多樣化產品供給滿足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的需求。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