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濉溪縣百善鎮衛生院,變形記醫生正在指導患者做康復訓練。縣域南方周末記者宋炳晨|圖
百姓不信任、醫院醫生不積極,從多還有1100萬元負債,撈錢袁江玉剛接手土城鎮衛生院時,到多擺在面前的省錢無疑是個“爛攤子”。
袁江玉原本是變形記習水縣中醫醫院的影像科副主任,2019年,縣域貴州省習水縣入選國家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醫院習水縣中醫醫院成為習水縣兩家緊密型醫共體龍頭醫院之一,從多而土城鎮衛生院正是撈錢醫共體的成員,袁江玉下沉擔任土城鎮衛生院的到多常務副院長。
“當時除了負債之外,省錢衛生院在編人員的變形記工資都只能發2/3,更別說招聘人員了。員工待遇無法保障,工作積極性不高,甚至存在推諉患者的現象。”袁江玉回憶。
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簡單來說,就是“背靠大樹好乘涼”:以縣級醫院為龍頭,整合縣鄉村醫療衛生資源,實施集團化運營管理。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習水縣中醫醫院投入400萬給土城鎮衛生院購買腹腔鏡、胃腸鏡等新設備,經過緊密型幫扶,不僅腹腔鏡手術等下沉到土城鎮,2020年到2023年,衛生院的業務收入也從720萬元漲到1860萬元,債務亦開始逐步清償。
要實現“大病不出省,一般疾病在市縣解決,日常疾病在基層解決”,縣域醫療至關重要。國家衛生健康委2025年2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已在全國2188個縣推進,到2025年底,90%以上的縣域醫共體將達到緊密型標準,到2027年底基本實現全覆蓋。
雖然縣域醫共體改革推進速度快,但縣域醫療資源如何均衡配置、醫保基金如何分配、醫務人員編制如何跟上改革步伐,政策又如何因地制宜,一道道難題仍然待解。
既沒有村衛生室方便可及,又沒有縣醫院、市三甲醫院水平優秀,很多農村居民“小病不出村,大病去縣城”,鄉鎮衛生院在分級診療中夾在中間,處境尷尬。
鄉鎮衛生院功能嚴重弱化與其入不敷出相關。曾在基層醫療機構工作的袁江玉發現,越是大的鄉鎮衛生院虧損越嚴重,人多、設備多,折舊費、社會保險等費用支出項也多,而且之前衛生院也沒有全額預算,導致衛生院壓力大。
醫共體對于衛生院是一次機會。2022年11月,國家衛健委對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從8個擴容到12個,習水成為新進入的四個試驗區之一。成為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后,習水縣衛生健康局局長劉峰希望能將優質醫療資源形成整合型、連續性的醫療服務。
習水首先將目光瞄準榜樣——福建三明。三明市的做法是在所有縣域內整合縣、鄉、村三級醫療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