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邀請用戶砍價活動被判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但不構成欺詐。好友 (人民視覺/圖)
2022年7月5日,但進度條律師劉宇航訴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拼多多運營公司)的始終案件迎來了一審判決。
這是差平一起由拼多多砍價活動引發的糾紛。劉宇航在參與這一活動時,臺方邀請了二十多位好友幫忙砍價,被判但進度條始終停留在0.9%,侵犯權并不如頁面提示的知情只需邀請約2人就可以砍成免單。之后,邀請用戶劉宇航以侵害消費者知情權并構成欺詐為由起訴了拼多多。好友
上海市長寧區法院一審判決認定,但進度條拼多多侵犯了劉宇航的始終知情權,但不構成欺詐,差平判定賠償劉宇航損失400元,臺方并駁回劉宇航其余訴訟請求。
拿到判決書后,劉宇航在社交平臺表示,對他個人來說,法院判賠的400元“無關痛癢”,但法院判決用官方的聲音,確認了拼多多的營銷活動應保障用戶的知情權,還明確了消費者的時間、精力、人脈、流量等支出具有財產性屬性,應予保護。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這一案件的價值在于為今后的類似案例提供參考。他認為,在目前法律對此類營銷行為還沒有出臺明確明文規定的情況下,中國消費者協會等應該介入相關行業的營銷行為,“雖然中消協沒有執法的權力,但可以對此作出一個標準,未來如果有此類營銷,將砍價比例、消費者獲獎比例等納入到消費者知情權范圍中”。
“砍價進度第一名”。2021年3月,劉宇航點進拼多多的“砍價免費拿”活動頁面,選擇了一部手機,還沒開始邀請好友,進度條就顯示還剩0.9%就砍價成功了。
頁面還提示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