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少插畫創作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社”)出版的年閏數學教材插圖引發社會熱議。網友表示畫中人物“眼神奇怪、李雷毫無美感”,韓梅整體畫風怪異。梅名
5月28日,經典教材教育部責成人教社立即整改,設計重新組織專業力量繪制教材插圖,從少插畫創作確保今年秋季學期開始使用新教材。年閏30日,李雷教育部表示已成立調查組全面徹查涉事教材插圖問題。韓梅
與此同時,梅名很多網友回憶起年少時教科書的經典教材插圖。承載了80后、設計90后記憶的從少插畫創作“負荊請罪”、少年閏土、李雷和韓梅梅等昔日教材中的經典插圖及人物形象再度出圈,它們均出自王惟震之手。近日,年已八旬的王惟震接受了南都、N視頻記者專訪。他認為,教材的插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孩子一生的審美,創作者應嚴肅認真地對待給孩子的每一幅插圖,不負責任地作畫,孩子會受罪。
王惟震
南都:你曾經創作過多個深入人心的教材插圖作品,這些風格是怎么確定的?
王惟震:我是人教社的老作者,從上世紀80年代初就跟人教社打交道。有時候是文字編輯直接與插圖作者對接,他們對于美術這一塊沒有很深的研究,不太了解繪畫的風格,教材的插圖確實應該先確定風格,但是一般沒有這個程序。從我們內行人的角度去看,這次人教版數學教材的插圖畫得很不正經。這樣的態度是很不負責任的。
南都:作為一名創作者,你認為教材中的插圖發揮了什么作用?
王惟震:插圖很重要,一本新書發到孩子手里,他們首先看的是封面,然后看哪張插圖最漂亮。如果這本書插圖很美,就能給予孩子美的熏陶。我這輩子畫了幾萬張畫,其中很多是兒童讀物插圖。為了更貼近孩子的生活,我反復研究了兒童心理學,到幼兒園、小學和孩子們一起聽課,只有親身體驗過孩子的生活,才能在作品中準確表達孩子的心境。
我搬家之前,門口的律所有一扇門上畫著一個女孩的畫像,小女孩散著頭發,穿著連衣裙,非常幼稚可愛,是一名小朋友畫的。我反反復復去臨摹,一直沒有成功。后來才明白,我沒有理解孩子當時畫畫的心情,不理解她為何敢大膽用色。即使是幾歲的孩子,我們也要虛心地向他們學習,必須得全身心投入到孩子的視角,才能誠懇地為孩子服務。
教材的插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孩子一生的審美,可能他們一輩子也忘記不了最初的啟蒙。作為創作者,應該嚴肅認真地對待給孩子的每一幅插圖,負責任地做一名有良心的作者。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考慮,希望這幅作品是什么樣的。全國這么多孩子都用這本書,不負責任地作畫,孩子也受罪。他們需要的是知識、是美。如果創作者失去責任心,其后果就是誤人子弟。
王惟震創作的教材插畫作品“讓我們蕩起雙槳”。
南都:為教材作畫的工作如何推進?
王惟震:我接過任務時已經從別的出版社退休了,與人教社的編輯也非常熟悉,他們對我的工作態度和能力比較了解,直接找到了我。如果是給一套書畫圖,工作量比較大,通常是由幾個人來完成。
2001年,我接手了北京景山學校小學和初中語文教材整套的設計工作,包括內文版面設計、封面插圖、版面裝飾。一本書的制作需要耗時三個月才能完成。一個人獨立作畫,可以從整體上來體現我的繪畫理念。如果期間要撤換文章,或者單雙頁調整,角度不同了,就得重新畫。
南都:你認為作為一名教材插圖創作者,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養?
王惟震:首先基本功要扎實,比如畫一個人物,起碼要畫得像,無論是正面、側面、背面都能畫得標準。如今人教版數學教材的爭議插圖,可以看得出創作者的基本功并不扎實。扎實的基本功來源于日積月累的付出。
我年輕學畫的時候,畫完的速寫本就裝進麻袋里,踩得嚴嚴實實了再拿去廢品站換報社印報的滾筒紙,回來繼續畫。只有把基本功打牢了,才能熟練地掌握繪畫技巧。
王惟震創作的插畫作品“少年閏土”。
教材插圖的作用是協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文章,文章沒有寫到的,就要在插圖上去彌補。如果僅僅照著文字來畫,那是圖解,不是插圖。所以創作者必須要吃透文章內容,好的插圖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數學教材的插圖,則要求趣味性更強,能引導孩子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對相關概念的理解更加立體。
南都:你所了解的教材插圖的審核流程是怎樣的?
王惟震:教材插圖的審核也是三審,需要作者、編輯審核,以及相關領導終審。以前一本教材的封面用多少克的銅版紙,都得作者去拍板。編輯在審查的時候也會提出自己的意見,到了終審由相關領導簽字。
南都:近日網友們也在回憶昔日教材中的經典插圖作品,比如少年閏土、李雷和韓梅梅等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你有沒有最滿意的作品?
王惟震:說實話,真的沒有很滿意的作品。畫稿交了后,再三反思,總覺得還有哪里沒有盡善盡美。我也曾犯過錯誤,有一篇文章叫《吃水不忘挖井人》。我當時畫了一口井,打水人通過繩子將水桶搖上來,把水倒到水桶里。教材出版后,陸續有家長寫信給出版社要求轉交給我,稱繩子畫得太馬虎了,水打上來后,打水人的角度夠不著繩子。我心想這可太糟糕了,按著地址一一給家長回信道歉,再版的時候就重新畫了。
其實就是一根線條的問題,但不能小看這一筆的錯誤,給孩子的影響很不好。沒有一幅完美的畫,只能爭取把它畫得更好,多下“笨”功夫,腳踏實地、精益求精。
王惟震創作的形象“李雷和韓梅梅”成為一代人的記憶。
李雷和韓梅梅是人教社初中英語教材里的人物。一開始我設計了他們的形象和穿戴,出版社認為太洋氣了,不夠純樸,我一共畫了三個版本,最終韓梅梅呈現出來的是齊耳短發,一臉嚴肅,穿著連衣裙的女孩形象。
最近很多三四十歲的鄰居看到網上的消息跟我說,“王老師,我是看著您的畫長大的”。 李雷和韓梅梅的故事還被改編成了歌曲、電影,成為80后的記憶。我沒想到自己的作品會讓人印象這么深,我挺感動的,我想我做對了。
南都:日前,教育部責成人教社立即整改,重新組織專業力量繪制教材插圖,確保今年秋季學期開始使用新教材。你有何看法?
王惟震:無論是繪畫還是人的思想,都應該與時俱進,但永遠不變的是,要體察孩子的內心世界,給孩子正面的影響。
質檢、溝通與辦復:提案與建議落地背后
證監會發布《證監會系統離職人員入股擬上市企業監管規定(試行)》
普惠金融榜:哪些銀行做到了“普又惠”?哪些銀行尚留大片空白?
俄初步確認堪察加地區失聯直升機上22人全部遇難
最高法審委會專委劉貴祥:助力民企破解融資難融資貴
證監會發布《證監會系統離職人員入股擬上市企業監管規定(試行)》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