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進駐阿里園區中,年后考拉海購的考拉另一卡通形象。 (考拉海購官方微博/圖)
被阿里收購三年后,物園考拉海購傳來了久違的消失新消息。
據晚點LatePost報道,進駐截至2022年7月,年后考拉海購業務團隊已從2021年時的考拉400余人收縮至不足20人,聚焦在以母嬰、物園美妝類目為主的消失會員電商業務上。產品、進駐技術只做維護,年后不再升級。考拉
考拉海購是物園網易(NASDAQ: NTES)于2015年年初推出的跨境電商平臺。艾媒咨詢數據顯示,消失從2016年開始直至被收購前,考拉海購一直占據著中國跨境電商市場份額第一的寶座,第二名則是阿里巴巴(NYSE:BABA,下文簡稱“阿里”)旗下的天貓國際。
2019年9月6日,阿里宣布以20億美元全資收購考拉海購,后者將保持獨立品牌運營。這是當時阿里在核心電商領域最大手筆的投資并購。
不過,如同諸多被阿里收購的企業一樣,考拉海購的身影在阿里版圖內越來越模糊。
在近三年的阿里財報中,考拉海購被提及的次數逐年遞減,39次、22次,最后到9次。近期發布的阿里2022年財報顯示,阿里的生態系統已不再包含考拉海購。(阿里巴巴財年與自然年不同步,為每年的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似乎連今年編寫阿里財報的人都忘了,考拉的官方英文名是其中文拼音“Kaola”,而非財報中所使用的英文單詞“Koala”。
過去三年,從跨境電商第一名到阿里小透明,考拉海購發生了什么?
在被阿里收購之前,考拉海購更常被稱作網易考拉。
2019年,丁磊在南方周末的專訪中解釋了最初做網易考拉的想法。由于頻繁往來于國內外,他注意到很多人在機場購物,也有人托他代購。于是他想在中國開一個類似的網上免稅店,售賣進口好貨。跨境電商政策的出臺,讓他抓住了這個機會。
2014年7月,中國海關總署出臺了《關于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和《關于增列海關監管方式代碼的公告》。這是政策層面首次認可跨境電商,中國跨境電商市場進入爆發期。
網易考拉選中了自營模式。丁磊在上述南方周末專訪中說,為解決代購的產品真假、質量和價格問題,網易考拉直接在國外大宗批發和采購。因為采購量大,商品到消費者手中的價格甚至比海外零售價還便宜。
記錄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沸騰新十年》一書介紹,網易考拉立項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搶倉。因為CEO張蕾在調研中發現,保稅倉面積有限,是稀缺資源。擁有國內最多的保稅倉資源,成了網易考拉后來重要的競爭優勢。
當時,丁磊對于網易考拉的發展寄予厚望。在2015年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丁磊放言,希望未來三到五年,網易考拉可以在電商領域再造一個
2025-04-17 01:17
2025-04-17 00:30
2025-04-17 00:10
2025-04-16 23:56
2025-04-16 23:24
2025-04-16 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