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面食賽道正跑出資本化加速度。小面4月15日,赴港遇見小面正式向港交所遞表,沖擊沖擊“中式面館第一股”的中式目標。據最新招股書顯示,面館主打川渝風味的第股中式面館品牌遇見小面2024年全年總收入同比增長44.2%,經調整凈利潤同比增長36.0%。小面在中式面館前十強中,赴港遇見小面作為22-24年中式面館十強中總交易額年復合增速最高的沖擊企業,展現出細分賽道龍頭的中式成長爆發力。
依托"直營+特許經營"雙輪驅動,面館這家創立僅十年的第股新興品牌已構筑規?;趬?,2024年新開門店120家,小面拓店速度達42.9%。赴港其中,沖擊香港特別行政區已落地6家門店,為其海外戰略埋下關鍵支點。
在中國餐飲業連鎖率不足20%,中式面館連鎖率不足2%的背景下,遇見小面仍舊以超百家新店的擴張速度逆勢突圍。成為繼“火鍋第一股”海底撈、“中式正餐第一股”小菜園后,又一個在細分賽道跑出的頭部餐飲品牌,搶先占位“中式面館第一股”。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中國中式面館市場的總商品交易額由2020年的人民幣1,833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人民幣2,96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2.7%。展望未來,基于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及外出就餐消費者比例的增加,中式面館市場預期將進一步加速增長,到2029年,總商品交易額將達至人民幣5,100億元,2025年至2029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0.9%。
盡管市場前景廣闊,中式面館行業的連鎖化進程仍步履維艱。企查查數據顯示,注冊資本低于100萬元的面館企業占比超99%,500萬元以上企業不足1%。可見,整個行業呈現“大市場、小品牌”的割裂格局。在同質化嚴重、產品缺乏創新的環境下,規模化成為中式面館必須突破的瓶頸。
規?;е涞谋澈螅刂惺矫骛^的三大困境。首先,是工藝標準化困境。例如蘭州拉面需耗費多年時間培養拉面師傅,重慶小面則依賴“鹽少許、辣適量”的經驗操作。其次,是地域口味壁壘。北方偏愛勁道手工面,南方傾向爽滑堿水面,跨區域經營口味適配成本將增加。最后,是場景單一化制約。有數據顯示,大多數傳統面館僅覆蓋午晚兩市,日均營業時長不足10小時,坪效天花板低。
在此背景下,不少面館品牌的探索也印證了行業升級的艱難:有的因客單價較高限制下沉空間,或因加盟放量而品控失效,還有的連單店模型尚未跑通即啟動擴張。
遇見小面以全時段、全場景、全人群的三全模式跑出了新的發展。在全時段覆蓋方面,遇見小面有近50家24小時門店,因面食本就具備全天候食用的天然屬性,配以多品類餐品實現從早餐到夜宵全時段服務;在場景方面,從高鐵站到社區,還包括在購物中心、辦公區、住宅區、學校、展覽中心、景區以及機場、火車站、高速公路服務區及出入境碼頭等交通樞紐開店,以多元化店型實現多場景適配;在消費人群方面,打造重慶小面、酸辣粉等多口味品類菜品,滿足全人群的消費習慣。
回顧遇見小面的成功之路,都源于三位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的創始人對于餐飲創業理想。三位理科生,以“科學的態度”和“把一件小事做好”的價值觀,成功跨越餐飲思維將遇見小面打造成餐飲實驗室,實現產品端、運營端等多方面的生態協同,最終打造出如今高標準化、易復制的商業模式。
從產品端看,創始人團隊用科學方法論重構重慶小面味道:從2014年拜師重慶,梳理流程、細節到每個環節的標準化,以科學精神來解構還原地方風味。將小面工藝精細量化,以此重構餐飲體系。
從運營端看,自創始之初就投資成立數智化自研團隊,引入AI、物聯網等技術,在企業運營的方方面面注入科技動力,從采購、庫存、供應鏈、市場推廣、員工培訓與稽核等多個方面,助力營運管理,提高門店工作效率。
從菜品研發、采購、供應鏈、選址建店、餐廳營運、訓練、市場營銷、品控等各個版塊,遇見小面已經開發出一套高度標準化、高效體系化及先進的數智化管理體系。正如遇見小面所言:“唯有連住體系,才能鎖住管理?!币劳杏谑甑臉藴鼠w系打造和積累,遇見小面得以從“賣產品”升級為“賣標準化管理體系”,從而實現從國內到海外的分層覆蓋,保持始終如一的品質。
沙利文的市場研究數據顯示,遇見小面已是川渝面館的第一品牌,在中式面館領域排名第四。
據了解,下沉低線市場、探索海外市場、加大特許經營模式,是遇見小面未來發展的“三駕馬車”,支撐其高速發展的增長引擎。在“三駕馬車”的并駕齊驅之下,遇見小面或許有望成為中式面館界的“蜜雪冰城”,讓重慶小面為代表的川渝美食成為隨處可見的“中國特色餐飲的文化符號”。
在蜜雪冰城2萬家店驗證供應鏈的商業神話、瑞幸咖啡用算法重構咖啡消費場景的今天,遇見小面的商業價值不僅在于門店規模,更在于其探索出了一條可復制的路徑,那就是:1.標準化不是消滅個性,而是通過科學體系保證始終如一的品質;2.全球化不是簡單復制,香港市場的成功證明了連鎖體系跨越地域、服務國際客群的適配性;3.規?;l展不是終點,但持續擴大的規模效應本身就能成為競爭壁壘。
遇見小面的十年實踐,標志著中國餐飲業從“廚藝競爭”進入“體系競爭”的新紀元。當傳統餐企還在糾結“手藝傳承”,新銳品牌已構建起高標準化、高復制性的現代餐飲連鎖模式。這種轉變的本質,是將中餐從經驗導向的手工業,升級為數據驅動的現代制造業。
從重慶街頭飄出的麻辣鮮香,到香港西九龍高鐵站的高效出餐,這碗小面的全球化旅程才剛剛開始。外界相信,遇見小面的長期愿景“中國小面,全球遇見”終將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