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學術期刊網站的學術受害者既有本科生也有高校教授。這類網絡詐騙由來已久,期刊至今未被根除。網站圖為2022年2月某公共圖書館里的亂象讀者。 (視覺中國/圖)
還沒真正踏入學術圈,調查本科生劉榴就被假冒期刊網站“捕獲”了。冒充蔓草
2020年4月,騙稿騙錢還在沿海某師范大學讀大二的難除劉榴立下“壯志”——要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C刊上發表一篇論文。C刊全名《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學術是期刊由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從2700多種中文人文社科類期刊中精選出的“學術性強、編輯規范的網站期刊”。在人文社科領域,亂象C刊意味著權威。調查劉榴念的冒充蔓草文學專業,寫了一篇關于電影《羅馬》的騙稿騙錢論文。她搜索了一圈影視相關的C刊,把目標確定為《電影藝術》。
劉榴知道C刊一向“高冷”。為了提高命中率,她在搜索引擎上收集所有號稱與《電影藝術》有關的郵箱,挨個投遞。有的郵箱回信態度“冷靜”,自動回復里寫道:“因稿件較多,恕不能一一回復。”有的郵箱則效率驚人,很快通知她“通過了終審”。
劉榴成為那個被選中的“幸運兒”。
在劉榴就讀的師范大學,本科生發論文形成了一股“風潮”。獎學金評定、保研、出國時,那些發表在期刊上的論文可以積累通向這些目標的籌碼。而本科生獨立寫作論文被C刊收錄,在整個學院還是頭一次。
劉榴很激動,盡管那個“冷靜”的郵件曾經提及“本刊不收取任何形式的版面費、審稿費,若您收到此類郵件及相關信息,請勿上當受騙”。她大一時曾給一家省級普刊投過稿,一個版要收取八百元“定金”(又稱“版面費”)。她據此經驗,這次很快給那個署名為譚某某的銀行賬號轉去了2320元的審稿費和版面費。
按照“約定”,劉榴的論文將于當年10月發在第5期《電影藝術》上。臨到刊發前的一個月,劉榴催過對方一次。回郵顯得耐心,仿佛一切都按部就班:“你好。本月28日出刊,下月5日統一寄出。請耐心等待。”
直到約定的刊期、版面上了知網,劉榴才發現“目錄上面就沒有我的作品”。她意識到自己被騙了。劉榴不是沒有察覺過其中的反常,事后復盤時她發現,“一般比較正規的期刊,會在付過版面費后,才會給你發放用稿函。但是釣魚網站先給我發了用稿信,再讓我給他轉賬”。
并非只有學術場上的新手才會落入“李鬼網站”的陷阱。
一位微博認證為某“985”高校教授的博主發文痛陳:“去年,有期刊組稿,讓我在網上系統投過去,以方便評審,走流程。我很慎重地搜網址,完成了復雜的注冊投稿。還是被騙了,假網站!!”
江輝是一所“211”高校的教授。2021年5月,他讓自己的研究生將一篇“鄉村振興、合作社主題”的論文投給《農業經濟問題》雜志。等了一個月,見仍未收到消息。江輝詢問進度,學生才發現“投錯了”。
江輝擔心自己忙活了幾個月的論文被賣給一個“很需要論文,但對雜志發表檔次沒什么要求的人”。“那我后面投稿就很麻煩,”江輝說,“因為如果我再投到一個好雜志,等到這個雜志錄了稿子的時候,人家的論文已經上了知網。我投雜志要去查重,顯得我自己投的這個成了抄襲的。”
很快,江輝的研究生收到了一封郵件。“郵件里說,我們收到你的稿子,我們還有個其他雜志,你愿不愿意發表?需要交錢。我就跟學生說,你告訴對方,這個文章已經被錄用,馬上在其他雜志上發出。我就想著能把這個冒牌網站阻止一下。他如果知道我的文章已經要發出來,就不會把它再賣掉,不會再賣給其他人了。”
劉榴和江輝的學生都試著聯系期刊,但“也沒什么反饋”。“雜志社對這種事情已經習以為常了,有時候雜志社會發一個聲明:近期有冒充本雜志社的郵箱或者仿冒的網站,本編輯部提醒作者注意,謹防上當受騙。他們似乎也沒什么辦法。”江輝說。
趙雪是南京某高校外語系的博士生。博士畢業有一定的文章發表要求。2019年,她開始了
2025-04-17 00:27
2025-04-17 00:13
2025-04-16 23:58
2025-04-16 23:55
2025-04-16 23:52
2025-04-16 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