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反潛藏身水下、場鷹伺機突襲,較量猶如嗜血兇猛的穿云掠海鋼鐵“巨鯊”,潛行于大海深處。航空反潛飛機,反潛主要用于對潛艇搜索與攻擊,場鷹正如敏捷的較量空中獵手,穿行在云端海上。穿云掠海
平靜的航空海面上,“鷹與鯊”的反潛較量一次次上演。
2025年春節后的場鷹一天,南方周末記者走訪了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部。較量這是一支年輕的航空反潛部隊,地處南海一線,肩負戰備重任。
室外的停機坪和飛行跑道上,一架架反潛“戰鷹”迎著陽光或舒展羽翼或振翅長空。飛行員、機務、機關等值班人員嚴肅地忙碌著,無論訓練還是任務,朝霞、落日還是星空,都映照著他們堅定的護航身影。
談起新的一年,各個戰位的官兵們摩拳擦掌,攢著一股干勁兒。他們紛紛表示“要練好技術”,這一年爭取多抓幾條大“黑鯊”!
每一架戰機返程后,機務人員都要對照維修規范一一查驗。圖/南方周末記者翁洹
“空中‘獵鯊’難度很大。我方在明,敵方在暗,就像大海撈針。”飛行員馮秋杰已有六年駕齡,目前是該部的副駕駛。
他深知“獵鯊”不易,過去數年,其所在機組執行任務時多次遭遇險情。
那年夏天,馮秋杰所在機組在一片陌生空域開展訓練。當時飛行高度幾千米,艙外氣溫約零下十幾度,滴水成冰。飛機卷入一團看似平常的云霧后,座艙玻璃突然大面積結冰。
“白色的冰碴子越堆越多,很快就糊滿了窗,目視范圍幾乎變0。而設備還在不停地告警,‘結冰!結冰!結冰!’。”馮秋杰回憶那一瞬“驚心動魄”:因空氣阻力變大,飛行速度驟降,飛機在千米高空來了個“急剎車”。他感到機身猛地一“頓”,像撞到了一堵“空氣墻”。
馮秋杰精神高度緊張。他一邊按照機長指揮確認除冰系統開啟,一邊緊握操作桿、全力穩住機身與航向。幾分鐘后,飛機破云而出,而他早已驚出了一身冷汗。回顧這次經歷,他直言“驚心動魄”。
為了避免戰機穿云時誤入危險天氣,領航員需要為機組篩選最優航路。
朱永先領航經驗豐富。距離幾十公里外,他就能從云朵輪廓嗅出危險信號——“鑲亮邊的黑云最危險”“長柱型的單體云也不好惹”。領航員就像機組的“指南針”,為飛機尋找最優航線,避免飛機“迷路”。
一次夜間飛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