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援藏干部、進藏林芝農墾嘎瑪農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駱明飛帶著徒弟在漁業大棚里測量水溫。干部(南方周末記者翁洹/圖)
“今天是進藏進墨脫的第一天,就把我們嚇得不敢想象了。干部……走了許久,進藏才到達進入墨脫的干部第一站住地——大巖洞——一個用木板搭建、薄膜紙蓋頂的進藏簡易驛站……接下來還有三天的路程啊……”
2004年7月27日,許曉珠在日記里寫下這一切。干部
彼時是進藏中央啟動對口援藏工作的第十年,也是干部援藏工作隊進駐西藏墨脫縣的第三個年頭。時任廣東省佛山市經貿局副局長的進藏許曉珠,被派往那個全國唯一不通公路的干部縣當縣委副書記。
從林芝到墨脫,那時的必經之路上,坐落著海拔四千七百多米高的雪山、懸崖峭壁上滿是綠苔的羊腸小道,以及螞蝗遍布的原始森林,徒步是僅有的交通方式,三百多公里的路程,走一趟需要近一個星期時間。
如今去墨脫的人已無法體驗這種經歷。在許曉珠援藏任期內,墨脫公路納入國家地方公路建設規劃。公路建成后,從林芝開車到墨脫僅需7小時。
許曉珠是一眾援藏干部的代表。2024年8月底,“30年來援藏工作開展情況”新聞發布會在拉薩召開,公開的數字顯示,自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提出“對口支援”西藏計劃起,已有10批、近1.2萬名干部人才進藏工作。
他們的任期內,不只是墨脫公路,在西藏,這片總面積120多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土地上,類似的項目不可計數。大到機場、鐵路建設,小到農房修繕、植物種植,援藏的痕跡幾乎隨處可見。
西藏面貌改變的同時,中央也不斷對援藏政策進行調整。
在西藏,林芝是一個特別的地方。
北部的念青唐古拉山,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西北部的岡底斯山以及東部的橫斷山脈幾乎將其四面包圍,給印度洋飄來的暖濕氣流留下發揮的余地。因為變幻莫測的氣候、復雜神秘的原始森林、極為不便的交通,那里自古便是一處流放之地。
2024年10月11日,距離林芝市中心廣東援藏干部公寓約40公里的一處農場里,3名來自廣東珠海的援藏干部在塵土飛揚的工地上,一邊感受著高原缺氧所帶來的身體負擔,一邊籌建著新的漁業養殖設施。
農場全稱是林芝農墾嘎瑪農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康曉丹是廣東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成員,2022年進藏前,他在珠海九洲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任經營管理中心總經理一職。康曉丹現在的同事、公司黨委書記兼董事長林浩生,進藏前是珠海市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
他們要經營的是一處1960年由軍隊創建、面積為6343畝的農場。接手前,農場連年虧損。找不準產業定位,是林浩生后來總結的主要致虧原因。
但初到林芝的林浩生,此前從未接觸過任何農業知識。
另一位從珠海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派來援藏的漁業專家駱明飛成為主要的技術骨干。正式開展工作后,三人決定,將農場的主導產業從水果種植業,轉向高原漁業、水果種植業并重發展。
僅用了一年時間,農場種植的反季櫻桃成了品牌,投資5萬元的“保溫養殖”專利技術則帶來超過30萬元的漁業回報,將高原養魚從不可能變為可能。
2023年,農場實現扭虧為盈。林浩生也成了半個農業專家,可以向每一位到訪者詳細介紹不同品種魚的生長周期和養殖條件。
不過,除了技術突破,在他們看來,農場能扭虧為盈,現代化的管理與考核也十分重要。
在珠海工作時,康曉丹長期在企業做考核工作。到農場第一年,他便被“奇葩”的員工考核指標震驚到了,“80%是開會、值班、黨建,20%是經濟指標,這20%里又有80%是開會,這也就意味著,真正的經濟考核指標只有4%”。為了扭轉辦事風氣,他們重新編寫了一本績效改革方案。
回望兩年援藏生涯,康曉丹真正看到這方小天地一點點好起來了。
但時至今日,康曉丹仍不知道是誰推薦了他。2022年某一天,他接到珠海市委組織部電話時,正在辦公室午休。電話那頭,一位科長告訴他,新一批的援藏工作正在找合適人選,有人推薦他,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