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眾多城市中,南京有這樣一座城市,世界詩意不僅有京城深沉濃厚的文學歷史文化,還有滬上先進發達的棲居產業經濟,既不張揚也不浮夸。南京即使在全國,世界詩意都難以再找出像它一樣曾是文學政治、經濟、棲居文化中心三位一體的南京城市。
而它就是世界詩意低調的南京。
如今的文學南京,已經站穩了全國城市GDP排名前十的棲居經濟地位。在南方周末《57座城市市民引力榜2023》中,南京南京也連續兩年獲得第三名的世界詩意佳績。其崇文重教的文學傳統,以及持續壯大的南京都市圈,為總是面對“肉體和靈魂二選一”的年輕人,給出了另一種“新一線城市”的解法。
南京也用自身的發展證明,新一線城市并非都是“經濟巨人加文化沙漠”。從六朝古都、十朝都會所積淀下的“天下文樞”,到如今入選聯合國“世界文化之都”,南京用更開放的姿態,迎接和見證著城市與文學之間更加深度的融合,為市民探索著如何真正“詩意地棲居”。
南京夫子廟景區秦淮河夜景。(圖/視覺中國)
和北京并稱為“京”,加之《南京條約》和解放南京的歷史教育,南京在中國人的國民記憶中,更多停留在“古都”的政治層面。但實際上,南京的文學大家、不朽的文學作品,以及崇文重教的城市氣質,也彰顯著南京作為昔日“天下文樞”的文學脈絡。
從建城之初的“鐘阜龍蟠,石城虎踞”,到后世王獻之的桃葉渡、李白的鳳凰山、杜牧的秦淮、李商隱的玄武湖、王安石的鐘山、曹雪芹的石頭城……南京將其與文學的淵源刻進這座城市的基因。
不同于北京、上海兩地高度集中的名人故居及文化展覽,南京將自身的文學和歷史融入了城市自然景觀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