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作為“家人”,養貓讓年輕人感受到親昵的年輕陪伴和純粹的信任。視覺中國/圖
你家有貓咪嗎?什愛
不得不承認,貓已經深入人們的養貓生活,委屈貓、年輕嘴替貓、什愛快樂貓、養貓跳舞貓的年輕圖片和視頻廣泛傳播,儼然成為社交語言。什愛
派讀寵物行業大數據平臺發布的養貓《2023-2024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23年寵物貓數量為6980萬只,年輕單只寵物貓年均消費1870元。什愛一線、養貓二線城市寵主占比為28.9%、41.1%,年輕寵主占比繼續攀升。
社區網站“豆瓣”上,和貓有關的群組人數眾多,貓、愛貓生活、貓小組、貓咪俱樂部等群組參與人數累計過百萬。問答平臺“知乎”也有很多關于年輕人養貓的帖子,瀏覽量動輒數百萬次,很多人都在問,年輕人為什么愛養貓?
8月8日是國際愛貓日,六位00后年輕人分享了他們的養寵故事。這些年輕人成長的環境是互聯網短視頻時代,智能手機和手機上網已經非常普及,從小沉浸于貓咪視頻,“云養貓”、“云吸貓”。他們還在求學或剛剛工作,還沒有在城市里穩定扎根,而貓隨遇而安,照護需求較小,更適應高樓小區和鏟屎官早出晚歸的生活方式。
他們關注動物福利,家里的貓都不是購買而來,而是領養家貓或者收留流浪貓,習慣性地用“她/他”替代“它”,彰顯貓咪更像家人。養貓過程中,這些年輕人大多經歷了從未成年到成年、從校園到社會的困惑、迷茫。貓咪作為“家人”,讓年輕人感受到親昵的陪伴和純粹的信任,學會了照顧和離別,這是一種確定的、長久的幸福。
“不是貓咪需要我,而是我更需要貓咪。”
主人:吱吱,20歲,坐標安徽
貓咪:李愛華,3歲
貓咪“李愛華”,最喜歡宅在家里躺平。受訪者供圖
我周圍人基本都比較喜歡貓,小區周邊的流浪貓經常被投喂,學校的貓協是規模最大的學生社團之一,專門照看流浪貓,給它們建貓舍、喂貓糧、找領養人。我宿舍樓下就有一個貓窩點,那只小貓非常親人,每次遇見都會躺下來讓我摸它肚皮。
我家里也有一只貓,已經被我們養得有點胖,平時喜歡隨地大小躺,晚上跑酷撞到門時會發出“咚”的巨響。貓咪不會說話,在每天的相處中,我也漸漸知道它不喜歡貓窩,只喜歡玩貓窩上的毛絨球,癡迷我們帶回來的每個快遞箱,喜歡跳上床,鉆進被窩,挨著我們一起睡覺。
我能理解對貓無感,甚至討厭貓的人。貓本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