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臨港自貿區,開放信息飛魚數字經濟產業園。力度視覺中國/圖
2024年10月,增值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座談會,電信對外正式解開了北京、開放上海、力度深圳、增值海南四地外商投資增值電信業務的電信對外束縛。12月的開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擴大電信開放試點成為2025年九大重點任務之一。力度
增值電信業務,增值區別于通話、電信對外寬帶網絡等基礎電信業務,開放通俗來說,就是指互聯網相關的信息服務。發短信、發郵件、看視頻甚至網購都是在使用增值電信服務。
由于電信業務涉及經濟民生及網絡安全,很長一段時間里,外商無法叩開中國電信市場的大門。直到2001年,中國加入WTO承諾開放,外資才有機會逐步進入中國電信市場。
目前,基礎電信業務仍須中方控股。增值電信業務中,在試點區域外,除了電子商務、存儲轉發等領域,外資股比仍不能超過50%。
多名受訪者向南方周末記者總結,此次試點,一是給外商投資的股比限制徹底松綁,二是在增值電信業務內,增加開放的業務類型,為外商打開更多扇門。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試點方案,四座城市中,外商可以在互聯網數據中心(IDC)、內容分發網絡(CDN)、互聯網接入服務(ISP)、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以及信息服務中的兩項業務(部分信息發布平臺和遞送服務、信息保護和處理業務)實現100%控股。
中國信通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國際治理部主任石立娜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中國在加入WTO后首次開放電信市場,后續通過CEPA(《內地與澳門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自貿區等機制,主動拓寬開放至8項,并取消其中4項的股比限制。
此次試點開放的互聯網數據中心更是首次對港澳外的境外資本開放,“開放力度前所未有”。
“先試點后推廣,是電信業開放的一個經驗。”石立娜介紹,中國電信業開放的兩大特點,一是先內資后外資,如移動通信轉售服務就是先向內資開放,試點后向外資全面開放;二是先雙邊后多邊,先向港澳資本開放,再考慮向所有資本開放。
四大試點城市中,最早開放增值電信的是上海。
2014年,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率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