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昊禹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教師文章截圖。(海南師范大學官微/圖)
2025年3月24日,頂刊海南師范大學公眾號發表文章稱,發讀該校足球學院講師劉昊禹在《自然》(Nature)雜志發表了文章,成類為學校“體育學科在Nature正刊發文零的似情數突破”,文中還強調了劉昊禹的學里“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身份。推文發布不久,不少便迅速引發質疑。零的突破
劉昊禹的教師文章發表于Nature的Correspondence 欄目,頁眉也清晰地標注了“Readers?respond”字樣,頂刊也就是發讀說,相當于讀者來信。成類這一欄目并非嚴格意義上的似情數學術研究論文,通常無需同行評審。學里
同濟大學教育評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認為,海南師范大學的案例也能夠讓大家管中窺豹,這也是學術評價體系的部分真實寫照——浮躁短視和急功近利,而許多評價者也并不了解研究的具體情況,缺乏科學評價的能力。
劉昊禹的文章包含約200個英文單詞。內容與當下火熱的“人工智能”相關,強調了全球合作對通用人工智能及更廣泛AI研究的核心作用。
海南師范大學足球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劉昊禹的研究方向為青少年足球身體運動功能訓練,2012進入首都體育學院開始本科學習,2024年取得教育學博士學位,當年9月入職海南師范大學。
科研成果上,官網提及劉昊禹參與多項省級社科課題研究,發表4篇關于運動訓練理論研究的學術論文,但并未列舉文章的具體名稱。他的主講課程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