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博士畢業,本結果簡單28歲成為副教授,分類29歲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本結果簡單34歲獲得中科院青年人才項目支持,分類36歲榮獲國家自然基金“優青”項目支持,本結果簡單37歲成為博導……魏玖長似乎是分類傳說中“別人家的老師”。
“這么年輕”,本結果簡單是分類當年很多學生初次看到魏教授的反應。那時不到30歲的本結果簡單他看起來像一位研究生。如今他已是分類為中國科技大學講席教授、公共事務學院執行院長。本結果簡單歲月賦予了這位老師更多威嚴,分類使他的本結果簡單氣質與文章更為接近——專業、深刻、分類犀利、本結果簡單務實,讓我們的對話沒有距離感。
魏玖長與ESG結緣始于危機管理。他的博士論文聚焦危機事件的社會影響分析與評估。當時,我國正處于的經濟高速發展期,部分地區礦難等安全事故頻發,他追蹤安全事故發生與演化的成因時,發現危機與企業治理結構、組織聲譽、信息透明度、企業社會責任活動等存在關聯,也就是如今人們常討論的ESG指標。
中國科技大學講席教授、公共事務學院執行院長 魏玖長
南方周末:危機管理與ESG有哪些重合之處?
魏玖長:ESG信息在企業危機管理的前、中、后環節均發揮重要作用。
首先,ESG信息可作為規避風險、科學決策的信號燈作用。
由于信息不對稱,投資者在股票投資、求職者在選擇工作單位、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或服務時,難以全面了解企業。ESG信息可以多維度呈現企業面貌,一旦某方面ESG表現較差,可能揭示某種潛在風險。雖未必注定發生危機事件,但卻可作為風險信號,幫助企業利益相關方結合自身需要更有效地趨利避害;同時也可讓企業認識到危機事件的誘因狀態,以便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其二,ESG信息可發揮抑制危機沖擊的減震器作用。
隨著企業與利益相關方互動日益密切,不善處理或未重視某方面問題而遭受外界指責的情形在所難免。這種并非企業主觀故意造成的客戶投訴、產品缺陷等可視為企業危機的外源性風險誘因。
我們研究發現,危機誘因為外源性時,若企業ESG信息披露到位,或者ESG評級水平較高,在利益相關方心中會形成一個良好的印象,風險誘因轉化為重大危機的過程會被抑制。ESG信息披露越充分,它的保護作用越明顯,也就是會起到“減震器”的作用。
但若企業主觀故意造成的危機誘因,如重大財務造假、安全事故、環境污染等問題,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越高,其市值反而下降得會更快。ESG可以提高企業應對風險的韌性,但不是萬能的“金剛罩”。
第三,ESG信息可充當企業危機后的修復劑作用。
危機過后,事件影響并未結束,企業仍需應對組織聲譽和利益相關方信心的沖擊。在這種情況下,釋放的ESG信息越多、越充分,對組織聲譽的正面修復作用就越顯著。
研究發現,企業危機突發形成一個陡然上升的“凸”起波峰,其下降階段也需要信息填充,而實質性ESG信息具備這種填充支撐的作用。
危機情境下,企業的ESG聲譽可起到保護作用,但對主觀故意釀造的風險,知名度越大,可能帶來更大危機(圖由受訪者提供)
南方周末:應該如何看待ESG與高質量發展的關系?
魏玖長:高質量發展應是一個事后評估的結果,企業一時的決策或者發展態勢無法被判定為是否屬于高質量發展,只有結果出現后,才能進行全面客觀的評估。
企業家決策之時都覺得很英明,但幾年后發現執行結果不如預期,才意識到自己當時考慮不周全,忽略了很多關鍵影響因素。風險從決策之時已開始釀成。
ESG是一套已被證實的方法論,可縮小企業當前活動與未來高質量發展目標之間的偏差。通過科學的治理結構、多元的化高管團隊、充分的利益相關方參與等,使企業做出更為周全的決策,更好地平衡短期行為與長期發展目標之間的關系。
南方周末:如何讓ESG發揮實質作用,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魏玖長:不能將ESG當作一個包括萬象的框,什么都往里面裝。現在ESG體系動輒數百個指標,會使企業抓不住重點、負擔過重,不利于實質作用的發揮。以下幾點需特別注意:
對指標設置者而言,ESG議題的遴選、指標體系的建立要回歸ESG初衷,不能大而冗雜。需明確指標與企業高質量發展之間的具體關系,了解不同指標的披露和追蹤對企業利潤、市場表現、經營合規、產品質量、環境績效等方面的影響,以便有針對性地制定披露要求。指標可以多元,但應有實質性,能從個性化與多樣化方面真正指引企業高質量發展。例如,研究已證實董事會女性高管占比更高的企業,其財務造假違規、經營暴雷的可能性較低,所以企業應當披露董事會性別比例,以供利益相關方參考。
對研究者而言,需根據中國市場現狀,深入分析影響中國企業高質量發展的ESG指標的適用范圍。ESG指標框架不能簡單照搬國外,需根據中國企業面對的經營問題和情景充分研究,從而形成一種指引中國企業高質量發展的ESG范式。
中國企業家大都是非常勤奮用功的人,在行業摸爬滾打多年,開創一番事業,遇到問題能馬上想出解決方案,靠的是過往的經驗和直覺。這在市場穩定、外部變化較小的條件下適用。但如今新模式、新情景、新價值層出不窮,既定經驗已行不通。因此,通過對ESG不同影響因子的研究,能夠幫助企業找出影響經營發展的不同因素,有所側重地改進,促進高質量發展。
對政策制定者而言,需利用ESG建立全局、系統和科學的決策思維。市場調節存在盲目性和滯后性,產業發展好時,投資一窩蜂涌入,隨之而來的可能是產能過剩和無序競爭。地方需要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邏輯框架,決策影響越大時,越需多元ESG信息作為參考,避免盲目和短視。同時,監管部門可聚焦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全局性、系統性、長期性,設置相應的ESG指標引導和考核企業,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南方周末:好的ESG評級需具備哪些特征?
魏玖長:我認為ESG的核心作用是幫助利益相關方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做出科學決策。首先,ESG評級指標需具備可比性,能讓求職者、投資者、消費者依據特定方面的ESG績效評價來選擇自己青睞的企業。
其次,評級指標設置需要有實質性,讓企業無法造假和掩飾。例如,企業股東分紅的額度、獲得的權威組織認證情況等方面的績效對于普通公司來說難以獲得,這有助于我們遴選優秀的公司。
再次,評級指標設置需要有一定的層次性,以便讓不同訴求的相關方獲得不同維度的信息。以求職為例,有的求職者渴望挑戰,有的人則期待穩定,若能通過不同類型的員工發展指標來識別企業,這種匹配將使員工和企業都能受益。
南方周末:目前ESG評級市場存在哪些問題?
魏玖長:一項突出的問題是ESG評級簡單化,只給一個好、中、差的評價結果,沒有從不同維度對企業表現進行分類評價。在這方面,ESG分數并非越高越好,也不是全部指標都滿足才稱得上“優秀”,而需根據企業規模、行業現狀、經營模式有不同的側重點。
實踐上,評級機構應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向企業闡明不同指標的指向——哪些指標影響合規風險、哪些指標體現治理合理性、哪些指標顯示運營透明度——讓企業能夠結合自身需求,有選擇、有階段地努力,而不是隨便扔一個分數。
目前,中小企業ESG實踐的一個困擾是指標太多、評級太低,盡全力獲得的評級結果仍是中下等。實際上,一些中小企業的治理結構、供應鏈管理可能已相對完善,但無法通過評級體現,對企業打擊很大,對想深入了解中小企業的相關方也缺乏指導價值。
理想狀態,ESG評級本身也應有所分類,能夠顯示不同企業發展的多樣化面貌。
南方周末:對于中國ESG評級市場的高質量發展,有何建議?
魏玖長:對ESG評級標準而言,應建立以監管部門為主導的中國特色ESG披露和評價體系,披露準則應具備我們上面提到的合理性、關聯性、邏輯性。
對生態建設而言,研究者、評級機構和監管者之間需要加強對話,形成從理論驗證,到傳播共識,再到實踐應用的良性促進。
對社會參與而言,公眾理解是ESG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和環境性因素。目前,ESG的價值和與公眾關聯性的傳播還待加強。
對國際合作而言,需促進中國評級標準與國際標準之間的互認,以便讓更多優秀的中國企業被看見,也能降低企業的信息披露成本。
南方周末:對企業而言,應如何正確認識ESG評級?
魏玖長:ESG是一項需積累、沉淀、協同前行的事業,不是馬上用來獲得利益相關方好感的閃亮名片,而應作為幫助企業提升穩定發展能力的推動力。評級幫助企業了解弱項,但評級不是最終目標。企業若為評級得分提升而投機(比如突擊組織幾場培訓、開展幾項活動等),即便短期提升分數,也只是一種“虛胖”,遭到外部沖擊時損失可能更大。我認為要提升企業ESG水平,有三個關鍵方面需要重視:
一是領導者清楚認識ESG本質。只有領導牽頭深入參與ESG工作,將ESG理念貫徹下去,將ESG要求融入戰略決策和業務流程,才能實質性地創造價值。
二是建立部門間協同工作模式。通過創造良好的氛圍,多部門協同推進ESG工作,而非交給品牌或者董辦等單一部門,只簡單發布一份報告。
三是建立一套目標管理和評估辦法。關注影響經營發展的關鍵、薄弱環節,重點領域,采用科學的方法統計和追蹤,形成閉環管理。
南方周末:在當前的社會經濟環境下,有哪些企業需重視的新議題?
魏玖長:一是工作場所的新變化、新需求。如今城市體量越來越大,工作逐漸嵌入生活的多個方面,導致個人與家庭的生活面臨割裂、孤立的趨勢。工作場所應該發揮一定的社會支持系統作用,在S維度關注員工育兒、照護、贍養、心理健康等新需要,利用多種技術手段,促進人的健康發展。
二是“走出去”企業的社區參與。我們發現,不少“走出去”的中國企業仍持“外來戶”心態,只將海外視為制造和銷售產品的屬地。這在政治文化環境相對穩定的市場沒問題,但當下國與國之間經濟、文化摩擦不斷加劇,如果出現事故,即便責任不在企業本身,也會被當作替罪羊,遭受指責和排斥。企業應將ESG作為與海外社區加強連接的工具,重視社區互動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