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在進入戰斗決策領域。誰一旦出現問題,參戰誰來負責?爭扣
在一場可能明天就爆發的戰爭中,指揮官站在一排顯示器前,動扳點聊天機器人發出警報并發布消息稱,機由決定衛星已捕獲一輛卡車進入某個城市街區,丨智該街區被指定為敵方火箭炮發射的庫視潛在集結區。聊天機器人建議一個炮兵單位瞄準卡車并待命發射,誰它計算出這個炮兵部隊具有最高的參戰“殺傷概率”。?
聊天機器人還提供分析結果,爭扣附近的動扳點建筑物均不是民用建筑,但它也告知這一判斷尚未得到人工證實。機由決定綜合指揮系統自動派出一架無人機抵達現場,丨智以便近距離觀察。庫視無人機拍攝的誰視頻顯示,卡車倒車進入了兩個院落之間的狹窄通道。己方炮兵進行壓制射擊的時機可能稍縱即逝,“敵人”開火后,情況就會變得難以收拾。?
當地時間2024年10月16日,日本東京,在2024國際航空宇宙展上,三菱重工展出兩種“AI無人機”模型。??(視覺中國/圖)
對于指揮官來說,他需要快速針對大信息量的現場情況作出決策,混亂、不確定性、嘈雜聲——一切都指向:扣動扳機,或者不扣動扳機(視具體情況而定);按下按鈕,或者暫緩射擊。
從根本上說,正是這些決定,定義了人類的戰爭行為。
其實,作為戰爭用途的“AI”很早就開始介入軍事領域,或者我們更熟悉它之前的名字——算法。自動駕駛在很早以前就開始接管飛行員在大多數飛行階段對飛機的管理。自動駕駛模式是飛行電腦通過對任務數據及傳感器獲取信息綜合分析后給出的飛行建議。飛行員可以在保持監控和隨時接管的模式下進行工作。這個時候,人和飛機之間有著一定的信任關系,一旦飛行員做出新的判斷,或者“不信任”飛行電腦下一步的舉動,他將立即著手接管。這個時候,“算法”必須要聽命于飛行員,而不是拒絕接管。即使飛行員的判斷是錯誤的,但“算法”?沒有最終的指揮權限。
但隨著技術的發展,未來“算法”或者我們現在所說的AI,對于戰場行為決策供給的增強,會不會出現超越人類的行為;或者在瞬息萬變的戰場,AI出現了故障,強行接管人類“操作者”的行為,將是科學研究者下一步最關注的問題。
AI越來越強,毋庸置疑,但它未來是不是“服管”,我想大多數人還是會打上一個
2025-04-17 01:47
2025-04-17 00:59
2025-04-17 00:10
2025-04-17 00:00
2025-04-16 23:53
2025-04-16 23:39